第23版:悦读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书缘何曾了 书梦几曾休

——读汪家明《书梦重温》

■刘 敬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6月17日   第 23 版)

  身处“流量时代”,心恋纸质书籍——这可能是一个编书者、一个出版人最为突出、最难以割舍的职业情怀吧。

  

  《书梦重温》是知名出版家汪家明所著的随笔集。本书不仅是汪家明对个人阅读生涯的深情回顾,更是一场其对书籍以及书籍所承载的文化、历史和生命意义、人生哲理等的深刻探寻,恰如一部丰富而细腻的交响曲,悄然引领我们走进人与书相伴的世界,虔敬感受那份源于内心深处的热爱与执着。全书40篇文字,或长或短,洒脱率性,平实中见典雅,畅快中透智慧。汪家明以满腹学识与卓然洞见,从读者、编者、作者及出版者的多重角度,于娓娓道来中生动呈现了书籍对于一个人精神成长、生命轨迹的深远影响。

  

  毋庸置疑,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其成长史。《书梦重温》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作者汪家明与书籍之间绵柔细腻的情感联系。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得以窥见汪家明在不同人生阶段与书籍的亲密接触,以及这些书籍如何影响并塑造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一篇篇非虚构笔记,或温馨感人,或意蕴深厚,无不透露出汪家明对书籍的热爱与敬畏——他既是一个读者,更是一个与书籍对话、与写作人共鸣的思考者与传承者。譬如,上世纪70年代,汪家明“偶遇”《茶花女》,阿芒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如一道炫目的携带着超能量的闪电,不偏不倚地击中了他:“我一动不动,陷入无法摆脱的悲哀。此后,足有一个星期,我郁郁寡欢。我相信,那悲哀的因子,仍弥漫在那小屋、那幽暗的后窗、那杂草丛生的小院里,尽管我家早已搬离。”他亦因此坚信:“小仲马即使只有这一部不足20万字的小说,也已胜过他父亲大仲马《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数十部巨著了!”

  

  书缘即人缘,缱绻又缠绵。一个好作家,一部好作品,总能带给人以无穷的力量与无尽的启示。“只有从现代文学史和比较文学史的角度来衡量,才能测出一个作家的分量,否则评论文章就是一杆无星秤,一个没有砝码的天平……所以现在的评论大都缺乏科学性和鲜明性,淡而无味,像一瓶跑了气的啤酒……”汪曾祺先生曾多次给汪家明亲笔回信,其间的谆谆教诲,直让汪家明倍觉醍醐灌顶,胆气陡生见月明。是的,汪家明以自己与书、与作家及出版人等的相遇、相交、相知为主线,巧妙串联起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诸如张洁、灰娃、范用、姜德明、沈昌文等,皆是故事的主角。这些故事不仅彰显了作者与这些文化名家之间的深情厚谊、文化圈内精神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更让我们看到了文化工作者之间的惺惺相惜、互帮互助与心灵启迪等。而这种深层的文化情感,使得《书梦重温》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回忆录,更是一部充满了人文情怀与文化底蕴的厚重之作。

  

  清代朱锡绶于《幽梦续影》中言道:“为雪朱阑,为花粉墙,为鸟疏枝,为鱼广池,为素心开三径。”在《书梦重温》相关篇目中,通过对《七札》《棔柿楼集》《为书籍的一生》及《老照片》等书籍“前世今生”的了解,我们还会情不自禁地为汪家明作为出版家对于书籍品质、文化价值的坚守与追求而点赞。至于《书梦重温》书页间点缀穿插的众多名家合照、手稿书影及往来信件图等,更是珍贵之至,宜赏宜藏,令人不忍释卷,心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