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数字党建赋能社区治理现代化

■胡雪文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6月17日   第 15 版)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数字党建”主要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依托智慧党建平台,形成以“互动、智能、共享”为特征的党建新模式,体现了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党建工作的深度结合。当前,数字党建正成为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选择。

  

  数字党建赋能社区治理是时代发展所需

  

  推进社区治理改革创新的重要动力。数字党建打破了传统的层级信息传递方式和资源分配模式,协同社区、街道办等基层组织,统筹优化各类治理资源,扩展了社区的时空边界,更带来了社区治理模式的革新,弥合了传统党建滞后于数字时代发展的短板,实现党建、社区治理与服务群众有机统一。

  

  实现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社会结构复杂化、利益群体多元化、公众需求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基层社区治理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党建作为社区线下管理服务工作的补充和延伸,充分发挥其覆盖面广、快捷高效、互动性强等特征优势,能够有效破解党建垂管瓶颈,通过党建引领实现“一网同心”、管理服务“一网通办”、社区治理“一网统管”,精准破解影响社区治理水平的现实困境,构建数字协同的社区治理新生态链,以高水平数字党建推动社区治理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区居民的生活更加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对优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需求更为迫切。要答好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答卷,必须创新管党治党方法,加强数字化改革,探索党建新路子。数字党建能够借助强大的多级互联立体网络系统,打通党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准确把握数字党建赋能社区治理的着力点

  

  以提升社区治理的科学化与数字化为大方向。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看精细化程度。科学化和数字化是衡量社区精细化的重要指标,要深刻认识到,“数字化”不能等同于“信息化”,数字党建也不是技术与党建的简单移植和叠加,而是在高度信息化条件下,通过大量综合性数据的累积,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整合、数据监测与数据优化,实现党建工作在数字时代的调适和创新。要把数字党建放在整个数字社会视域中来把握,不仅要让数字技术应用于党建,更要让党建融入数字社会,设计更加符合基层党组织实际的科学指标,让科学化和数字化渗透在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让社区的功能彰显科学。

  

  以增强社区治理的针对性与预见性为出发点。社区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数字党建要善于运用算法设计和运行,从样本、数据和经验中学习把握党建工作规律,对新的样本进行识别和对未来进行预测,助力党建信息精准推送、党员行为精准管理、党群服务精准供给,提升党组织决策、监管和服务能力,实现社区工作的透明化、精细化,实现精准管理、精准推送、精准学习、精准服务。

  

  以促进社区治理的共享性和协同性为落脚点。社区治理涉及人、地、事、物、情、组织等诸多复杂要素,会产生海量数据信息,其治理难度与民众诉求交织叠加。如何改变与突破基层治理中的“松散碎片”,实现资源、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这就要求党建工作适当缩减管理层级、拓宽管理幅度、增强协同合作。数字化运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并着力解决社区治理零散化、碎片化问题,注重社区治理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互补性、关联性与耦合性,使各要素能够上下顺畅、内外协调。

  

  社区开展数字党建的时代要求

  

  提升平台意识、数字意识和赋能意识。数字党建赋能社区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战略工程,如何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显得尤为重要。要把数字理念、数字思维和数字技术运用到党建工作中来,探索开展数字党建。要树立平台理念,运用党建云平台链接党组织和党员,使党建工作更加便捷、更广链接、更佳表达、更好触达;要树立数字素养,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数字素养与数字能力,积极尝试探索运用数字技术创新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和内容;要树立赋能理念,运用云平台,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带来方便和效率,解决过去线下难以解决的问题。

  

  提高主动服务能力、人性服务能力和精准服务能力。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是新时代党治理国家的核心基石,党建技术的现代化,服务群众的智能化,并不是以“键对键”替代“面对面”的群众工作模式。要利用数字平台提高主动服务能力,在推进社区智慧党建体系建设进程中,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社区党员、群众的行为信息,判断党建工作未来动向,实现数字化服务、党建工作的融合;要借助网上议事厅、在线会议等互联网协商平台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畅通社区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促进社区协商共治方式的多样化,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的自治活力;要提高精准服务能力,利用微信等智能终端作用,在有关政策、民生等问题上实现与群众的点对点双向互动,激发群众融入社区数字化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

  

  打造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和共治共享的治理场域。多元主体协同是数字化治理的核心特征,社会善治是数字化治理的最终目标。要强化党建引领,构建“条块融合”的治理结构,创新完善基层网格化管理,纵向上完善“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上下贯通、运转灵活的组织体系;要建设社区智慧平台,打造一体化工作平台、管理平台和展示平台,推动社区党组织以及各相关共建单位间的互联互通,激发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数据协同效应,形成社区治理共同体;要打造社区智慧党建共享数据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化、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党建工作一张网实时感知,“一张图”全面监控。(作者单位系中国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