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特色教育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2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全面提升高职产业学院发展韧性

■李振华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2月26日   第 18 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目前,产业学院建设已经成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专业、行业企业、产业发展的新型办学方式,各地也陆续开展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2021-2023年浙江省分别立项21个、22个、18个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单位,为高职产业学院建设作出示范。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在产业学院建设中积极探索韧性发展实践,从战略层面提升风险抵抗力、技术层面实现弹性恢复力、机制层面激励发展创新力等多个维度赋能产业学院发展韧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商科教育产业学院发展提供先行先试建设方案。

  

  自上而下提升高职产业学院的风险抵抗力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校已有113年,被誉为“浙商人才培养的摇篮”,其前身为创办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审时度势,在数字商务领域开拓创新,与钉钉(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钉钉数智管理产业学院,以现代学徒制、委托培养等形式联合办学。

  

  中国式现代化教育进程中的高职产业学院发展的实质是人才培养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等契合发展,以加强产业学院的风险抵抗力。高职产业学院发展是以复合型商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商科校企技术资源产教融合为对接口,商科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提升为检验口的建设模式。产业学院的风险抵抗力主要反映相关产业在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下,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等具有保持高性能的表现。为应对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变革,进一步推进产教科融合,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战略上全面增强与浙江省重点发展产业的对接,带动商科职业教育发展,加速推进数字商务领域产教融合等韧性发展。此外构建产业学院发展新格局,兼顾提质增效与稳固基础,基于钉钉数智管理产业学院等商科产业学院构建校级、区域等发展平台,全方位实现校企教学资源的融合,促进数字化管理人才基地创新效应产生;与钉钉共同编写人社部数字化管理师国培教材,共建国内首个数智管理标杆实训室,共享数字化管理实训项目资源库等,搭建技术标准,加强商科要素间融合,推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发展。

  

  由此及彼实现高职产业学院的弹性恢复力

  

  学校传承“诚、毅、勤、朴”的百年校训,弘扬浙商精神,强化商科特色专业建设和商科人才培养特色建设,注重挖掘数字技术在商科前沿技术创新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应用能力,强化技术层面由此及彼的发展向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促成华为公司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优势技术与学校应用工程、电子商务等二级学院专业建设的对接与融合,以浙商职院——华为现代产业学院的组织形式推动产业发展、商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工作;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公司共同建设智能物联产业学院,也是以技术优势合作发展的商科产业学院范例。

  

  在中国式现代化教育进程中,校企多元主体以产业学院为组织开展合作办学,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定制发展的高效选择。学校技术驱动发展的选择出于人才培养的普适性选择,而企业选择技术介入产业学院建设,则更多寻求以营利为目标且具有技术专长的企业与以公益为目标且有技术发展需求的学校的长期合作发展点,技术更新与升级是一个较好的由此及彼的合作切入点。高职产业学院弹性恢复力的生成与实现,是以加快数字新基建进程为基础,推进技术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在联结过程中对于一体化数字系统与数据信息要素的构建,驱动技术要素与优势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转化的过程。可以说,弹性恢复力是缓解产业学院在建设成熟后期,在遇到产业变革发展或领域业务发展创伤后,依托数字技术实现自我恢复原有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能力的速率与效率的表现值,在一定程度上刻画出高职产业学院的持久发展实力与数字化发展动力。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重视产业学院韧性发展,从数字技术入手构建技术、资源、数据、流程等共享联动机制,推动数字技术实践发展体系构建,完善智能化技术集成智慧办公、智慧教务、智慧学工、智慧科研等业务系统,形成标准化线上操作流程,搭建“掌上商院”平台,持续迭代升级,提升院校信息传递、决策制定、业务处理等环节的高效准确性,通过一站式业务联动办理的形成,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与交流,促进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增强数据恢复与数据档案治理能力,提高技术治理效能,同时在产业学院教学中主动推进商科个性教育,促进教育技术创新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强化产教科融合发展的技术保障机制。

  

  自内向外激发高职产业学院的发展创造力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重视由内向外的机制发展,联合政府部门、高校、行业企业等构建共同体型智库,在与产业学院建设相关的战略规划、重大决策、产业与人才发展、数字技术创新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数字化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发挥智囊团作用,推进区域产教融合决策能力,进一步激发高职产业学院的创新发展。目前,学校成为“长三角数字技术创新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数字餐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全国数智商贸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副理事长单位,学校经济管理学院成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轮值主任委员。

  

  中国式现代化教育活力主要体现在体制机制的创新,如何以较为灵活的机制开展教学、培训、服务、创新等产教科工作,是产业学院建设关注的重点。高职产业学院的发展创造力强调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的向新发展及其增长路径转变的实现能力,是加强技术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等黏性的重要力量,其中人才链发展是产业学院的发展创造力的价值核心,技术链、产业链、创新链等则以机制为纽带释放出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乘数效应与人才培养的叠加效应。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产业学院韧性发展为导向,围绕职业教育特点与需求,在资源整合与创新驱动的机制建设方面,突显“政校行企研”多元建设主体职责,保障产业学院资源的供给,推进商科产业学院协同发展体系构建,提升商科产业学院发展韧性。

  

  从完善产业学院协同发展体系的视角来看,还需重点围绕“商”做好“商量”“商业”文章,进一步完善商科产业学院发展的相关制度,制定或完善决策协同机制、质量保障机制、薪酬激励机制、增收节支机制与争议解决机制等,使高职商科产业学院充满生机与发展活力。引进多元主体的先进技术、发展经验、信息资源,促进共同体型智库的交流合作。拓宽共建共享主体渠道,促进行业产教融合的价值发挥,同时进一步释放多方协作的市场活力,以产业学院韧性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平台、众创平台及相关非正式创新平台的发展,带动产城融合,进一步活跃区域经济,以此打造具有活力的产教科融合共同体环境。此外,还可基于商科产业学院推进市场化运作与国际化路线的商科创新联盟发展,以此进一步加强国内商科产业学院建设影响力,推动产业学院的国内外声誉形成,助力“专业+”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全面提升高职产业学院发展韧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商科教育实践发展。【作者系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本文系2024年度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2024N14)、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课题“讲好中国职业教育故事研究”子课题(22FGJB012-CVES02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