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各地“开年第一事”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被视为观察下一阶段政策方向和趋势的重要窗口。
自2月18日龙年首个工作日开始,全国多个省市陆续召开“新春第一会”或发布重要文件,初步勾勒出2024年地方经济发展图景和政策路线图。
中国城市报记者梳理发现,新型工业化成为不少省市开年后关注的焦点。
多地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四川省“新春第一会”,吹响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冲锋号。
2月19日,四川召开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步伐,扎实推动四川省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同一时间,吉林省也召开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专题会议。会议强调,突出创新引领,强化动能转换,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吉林省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提供支撑。
作为工业大省,山东也于春节过后擂响了新型工业化的隆隆“战鼓”。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旨在全面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普及提升,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
此外,“新型工业化”也成为不少长三角城市“新春第一会”上的高频关键词,如江苏省南京市、徐州市、盐城市、昆山市、常熟市,安徽省宿州市、六安市等。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认为,春节假期后,多地在工作部署中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体现了我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发展理念和新变革要求,反映了新历史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紧迫性和使命感,既内蕴了新型工业化中所彰显的新质生产力及其新的内涵和特征,又明确回答了新一轮经济改革的重点方向、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支撑点等。
宋向清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地方聚力新型工业化有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新型工业化,有利于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新机制的形成,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先进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型工业化是未来各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口,新型工业化能够为各地已经成熟的工业体系提供新的发展驱动力,抬高各地制造业的发展天花板,为各地产业、就业注入新的活力。各地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既符合当前国家层面要求,也符合各地经济发展现状。
数实深度融合成重要发力点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汽车产业新城的奇瑞青岛超级工厂总装车间,明亮整洁、秩序井然。整车零部件和主体的装配有序进行。在经历了前装、后装等一系列的流程后,一辆辆奇瑞产汽车出现在眼前。
据悉,奇瑞青岛超级工厂产线可进行油车、电车、混动车三动力类型、十多款型号汽车的混线生产,每分钟便可下线一台定制的智能网联整车。
奇瑞青岛超级工厂如此高效生产的背后,离不开数字化转型赋能。2021年,奇瑞携手国家级双跨平台卡奥斯COS-MOPlat,打造了汽车行业首个大规模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该平台,奇瑞规划建设了两个全新的智联超级工厂,奇瑞青岛超级工厂正是其中之一。另一个位于安徽省芜湖市。
数字化转型受益的不仅仅是汽车生产端。在销售端,得益于卡奥斯COSMOPlat提供的C2M系统,用户可第一时间了解奇瑞汽车产品特性与差异化优势,极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卡奥斯COS-MOPlat通过与奇瑞共建汽车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还推动了数字化解决方案在汽车座椅、连接器、热管理等供应链企业落地赋能,助力数百家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
奇瑞青岛超级工厂是近年来青岛市以“数实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注脚。近日青岛市召开的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指出,要深入实施“工赋青岛”行动,建强用好卡奥斯、柠檬豆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和应用赋能,不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底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不仅仅是青岛市,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多地将数实融合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发力点。
例如,南京市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暨产业强市推进大会,要求把制造业发展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将产业强市作为“头号工程”,制造业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数实深度融合的工业化新路。
盘和林认为,当前数实深度融合的挑战主要来自民营企业层面,很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感到迷茫,要不要转以及如何转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
对此,盘和林建议,一方面以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让企业看到转型成果,国企可以率先落实数字化转型,为民企做好示范尝试;另一方面,政府要保障数字化转型要素供给,例如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减少数字化转型成本等。
积极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路径。近段时间,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多地把推进重点产业集群式发展作为抓手。
四川省“新春第一会”指出,突出韧链强群,高标准落实国家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入实施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锚定前沿技术找准新赛道,进一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更多千亿元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江苏省徐州市“新春第一会”明确,要聚焦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和“5+X”未来产业体系,扎扎实实做好优势产业集群攀高走强、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焕新升级、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四篇文章”。
安徽省安庆市“新春第一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名城的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包括高质量打造千亿元产业、做强做优百亿元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纵深推进“双招双引”等5项任务。
盘和林认为,地方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时,应坚持市场导向,深入了解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以及消费者的偏好和趋势,确保产业集群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具备竞争力。
“同时,地方应将创新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动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人才,提高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盘和林说。
此外,盘和林认为,地方还应关注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上下游企业之间紧密合作,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要打破地域限制,积极引进外部优质资源,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在受访专家看来,地方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时还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应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和产业基础等条件,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避免盲目跟风或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确保产业集群与地方实际情况相契合。”盘和林说。
地方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如何结合当地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宋向清认为,一要基于地方资源,不怕“土”,从原生资源中挖掘新发展契机;二要基于新技术,追求“洋”,从人类新技术成果中探寻新商机;三要瞄准新市场,强调“效”,通过拓展新市场获得新型工业化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