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未加密的个人信息存在被“内鬼”等盗取的危险,如果结合在“暗网”售卖的其他数据源,就能更精准地对用户进行画像。泄露的个人信息还有可能被用于电信诈骗。在注重个人隐私保护的时代,知名火锅连锁品牌等竟然存在如此令人惊诧的信息保护漏洞,再度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之路任重而道远。
@澎湃新闻:此次处罚具有示范意义,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长出“牙齿”。对个人信息保护不力的企业将会受到实实在在的处罚,这远比约谈或是舆论批评更加有力。这也是对常识的重申: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不是对企业的“倡议”,而是一项不能打折扣的义务。
@上游新闻: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关乎切身利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一些平台搜集信息并不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而是为了谋求更多商业利益。但以信息泄露风险为代价寻求利益,显然违背了互联网的基本准则和商业社会的伦理道德。企业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合规意识至关重要,固强补弱,切实履行个人信息保护的义务和法律责任该是应有之义。各大企业都应明确责任边界,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企业和平台,有关部门也需畅通举报渠道、加强执法力度,及时纠正个人信息长期“裸奔”的违法行为。
背景:
某知名火锅品牌1.5亿条会员个人信息及18万条员工信息存在泄漏风险的消息,近日冲上热搜,引发关注。
上海市网信办通报称,已依法对一批未有效履行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责任、存在严重问题的知名企业予以行政处罚。上述知名火锅连锁品牌违法违规行为集中体现在两个环节:在收集个人信息环节,其外送微信小程序仍在强制索取精准位置信息;在存储个人信息环节,其创设近30年来形成的1.5亿条会员个人信息以及18万条公司员工信息未加密存储,“多年来一直处于‘裸奔’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