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全域党建·芜湖市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1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镜湖区:

深化网格治理 推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1月15日   第 18 版)

  芜湖市镜湖区举办首届“全科社工”擂台大比武。

  镜湖区是安徽省芜湖市的古城区,老旧小区多、基础设施差、人口密度高,群众诉求多样、需求多元,基层治理难度大。近年来,镜湖区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深化城市基层网格化治理,推动多元共治,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重心下移夯实治理基础

  

  网格化管理是推进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手段。镜湖区坚持把网格治理纳入社会治理大格局,全面优化重构社区网格,完善基层治理底层框架。

  

  合理划分网格。根据社区所辖范围、楼栋分布、人口密度、党员分布等情况,兼顾封闭管理小区和零散住宅,合理划分单元网格,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将社区内政法综治、民政、城管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实现“一个格服务、一张网治理”,全区55个社区共划分网格696个。

  

  充实网格力量。大力加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建设,将网格员队伍建设与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实行“一格一员一团队”力量配备。组织楼栋长、居民小组长、党员志愿者、“五老”、“红色物业”人员以及群众威望高的居民骨干等担任网格志愿者。全区共组建142支网格“红袖标”义务巡逻队,统一标识并配备小喇叭、手电筒等工具,定期开展巡查巡防。赭麓街道制定单元长招募管理办法,通过个人自荐、党群推荐、社区委任等方式,招募301个单元长和304个楼栋长,摸清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动态情况,分门别类建立工作台账。

  

  强化机制保障。统一下发网格员、网格志愿者工作职责,严格落实“一个网格、一套制度、一支队伍、一本台账、一个微信群”“五个一”工作机制,制定月例会、业务学习、信息巡查、入户走访、监督考核等6项工作制度,每年组织开展全覆盖培训,让网格员、志愿者明白“干什么、怎样干,如何干得好”,全面发挥“五大员”作用。创新举办“书记论坛”“擂台比武”,统筹“看、学、讲、议、做”五项内容,为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开设“新课堂”。按照自下而上、依规推选、逐级审核、评选公示的方式,2023年度评选10名“最美网格员”、29名“优秀网格员”,切实增强网格员归属感和荣誉感。建立网格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网格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网格有条件有能力服务、人员安心专心干事。

  

  有效嵌入织密治理体系

  

  镜湖区通过推进党组织进网格,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整合各类管理力量推动治理工作落地,统筹各类服务资源并精准投送到千家万户,打通治理服务“最后一公里”。

  

  加强顶层设计。将做实小区党支部、做优网格党建作为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重点任务,高位推动、高效落实,成立镜湖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领导小组,下设小区(网格)治理和智慧治理专项工作组,负责统筹全区深化党建引领网格管理服务和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工作。

  

  延伸组织链条。坚持贯彻党组织建在“家门口”的理念,稳步推进小区(网格)党支部建设,在居民区设置小区(网格)党总支,推动形成“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体系,全区共建立小区(网格)党支部873个,切实把党的组织全面覆盖到小区和网格各基本单元中,实现党的组织覆盖“零盲区”。健全完善小区党组织领导下居民自治组织有效参与的协调共治机制,推行小区党组织与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63名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兼任社区党建共建委员会委员,业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达到58%。

  

  推进联动共治。推行“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小区居民+志愿者”的“五位一体”小区治理模式,制定小区物业服务年度重点任务清单,推动服务质量和治理水平双提升。目前,业委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率为99.7%,星级物业企业34家,居民小区党组织组建率100%。推行网格协商议事机制,组织网格内公共单位、“两代表一委员”、居民代表等多方参与议事协商,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先后获评1个省级“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3个市级“四强一高”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和5个市级“最干净小区”、2个市级“星级红色业委会”。

  

  建好阵地搭建治理平台

  

  基层治理要落到实处,必须要有开展工作的实体性节点。镜湖区按照“15分钟服务圈”的要求,加强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设,通过“大门敞开、场所共用、活动常办”,不断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需求。

  

  聚焦需求抓阵地。把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纳入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在新建小区、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中统筹考虑。坚持以规划引领推动住宅小区改造水平、服务质量“双提升”,源丰片区入选住建部联系点第三批示范项目、北门口社区入选国家级完整社区试点。在涉及党群服务中心的规划制定过程中,先后有5个区出让地块配套党群服务中心布点,并征求了街道、社区和组织、民政部门意见。邢家山社区腾出1000平方米办公用房,设置老年人助餐点、消费扶贫专区,用于入驻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

  

  化整为零建驿站。充分利用物业服务办公室、小区架空层等,就近就便建立128个先锋驿站,悬挂党旗、统一标识、公布电话,设置意见收集箱。常态化建立驻站值守、巡查走访、志愿服务、共商共建、应急响应5项机制,定期梳理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形成工作清单、服务清单,及时盘点销号,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面对疫情防控、防汛抗旱等急难险重任务,广大党员第一时间到先锋驿站集结,组建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

  

  优化功能提效用。面向全体居民开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常态化提供无线上网、手机充电、免费饮水、临时休息、图书阅读、应急工具箱、开放卫生间和活动室8项基本服务,55个社区累计提供健康课堂、免费理发等拓展服务110项。依托“镜湖星火”微信公众号,每月线上开展“党群服务新鲜事”评选,推动党群服务亲邻化。发布首批10个村居“15分钟便民生活圈”手绘地图,打造“烟火气”与“颜值”并存的中心城区。

  

  上下联动破解治理难题

  

  针对“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群众家门口的事没人管”等社区基层治理中的顽瘴痼疾,镜湖区将网格员作为问题收集的主体力量,深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切实让“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题部门能到、群众诉求全应”。

  

  扩权赋能让吹哨更有底气。成立区、街两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构建扁平化、快响应的“吹哨报到”联动调度指挥体系。抓实抓细街道、社区“四个职责清单”,严格准入、严格审核,着力实现街道“清单之外无事项、列明之外无责任”。赋予街道对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等5项权力,进一步强化街道“轴心”地位。

  

  流程再造让应哨更有效率。出台2批194项“吹哨报到”事项清单,将市住建局等12个部门和区城管局等18个部门纳入“应哨”部门管理,形成工作流程图。围绕综合执法、管理服务、应急处置3个方面治理难题,将吹哨事项分为常规哨、重点哨和应急哨三类。依托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通过“网格员下单、平台审单、系统分单、部门接单、系统评单”,推进事项分级分类办理。

  

  考核评价让报到更有实效。出台考核办法,按照“按时办结”“超时办结”“超时未办结”3个主要指标,对吹哨报到各环节进行全程电子监察,做到“一哨一考核”。依据事项办理落实情况和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情况,将网格系统评价结果与街道评价有机结合,在年度综合考核中赋予街道30%的权重,评价结果直接计入部门年度综合考核总成绩,实现上下联动一体考核。2020年11月“吹哨报到”模块上线运行以来,累计收集吹哨事件7316件,办结率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