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1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产教融合,打通职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张利冰 史军伟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1月15日   第 14 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夯实高质量人才培养这个“底座”。

  

  当前,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及烟草行业变革的新形势,为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各烟草学院应以行业新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通新农科背景下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首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一个育人中心”,重塑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从“基于学科的教育”向“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进行转型。学院要坚持育人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明确“学生中心”作为育人的第一性原则。作为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学院坚持产业为要,以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为导向,聚焦于行业变革及发展趋势,与产业需求侧的合作企业一同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的维度上,要紧紧围绕“行业发展需要哪些人才、学生想成为哪种人才”这个核心问题,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兼顾核心能力素养的凝练以及个性化优势的呈现,细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重于人才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复合型培养,并依此探索具有差异化的人才培养路径。

  

  其次,构建“两队双能”师资教学团队,探索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新形势下,高校既要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就业、深造等多元化需求,又要满足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技能”的均衡发展需求,适应短期就业与长远发展的需要。学院要以优势学科为引领,以产教融合为契机,整合行业优质工商企业资源,共建师资培训基地,通过实行“共同培养、互聘共用、双向流动”的校企师资共培互聘制度,以聘请企业专家兼职授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共建稳定高质的“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在企业师资队伍方面,学院要持续完善“企业教师进课堂”、“校企教学联合指导”制度,建立行业师资库,结合各课程内容优选工商企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加入课程教学团队,依托激励保障机制,课程主讲教师邀请企业专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校企双方形成教学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企业专家作为课程团队青年教师的行业导师,在行业背景知识、行业发展现状、行业政策趋势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应协调青年教师到企业跟岗、跟学,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积淀及产业融入。在学校师资队伍方面,学院紧跟产业变革方向,增加了化学、工程、经济管理等专业方向的青年教师引进人数。进一步基于相关职能主体资源,对教学组织中的相关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将传统“一对一”导师制中“导师”的内涵拓展为校内导师、行业导师、党团导师、生活导师,提出基于“导师+”的青年教师导师制,从职业信念维度、职业平衡维度、职业技能维度发挥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在跟学融之中获得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形成了“传帮带-跟学融”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最后,坚持耕读教育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办学理念,形成产教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学院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从整体上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关系,适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专业培养规划中所占的比重,解决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的问题,聘用企业师资参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和实践指导,结合企业运作机制和学生认知规律重构课程内容,吸收学科前沿成果与行业优势资源强化企业实践教学,借助开放课程平台开展智慧教学,将育人疆域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促成“实操+仿真”的相融相合。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综合运用校企资源,与烟草企业、烟农合作社共建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依托“河南省新农科(烟草)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3个省级实践基地,将育人疆域从教室课堂拓展到工厂车间和广袤烟田,促进了“理论+实践”的相融相合。河南农业大学还探索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合作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及相应的科研、生活硬件设施条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实习指导工作,并在实习结束后对每个学生作出鉴定,学生通过岗位零距离对接,在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未来的高等农业教育将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紧扣行业人才目标和科技创新所需,深入加强产教融合教育,才能不断破解行业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一懂两爱”高素质人才,为中国经济和各个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和动能。(第一作者系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党委书记,第二作者系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