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公益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1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极光蓝”照亮大山背篓少年篮球梦

■中国城市报记者张亚欣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1月08日   第 18 版)

  以前没有球场,孩子们就用编背篓的竹条自编篮框练习。

  “极光蓝”球场建好后,孩子们能卸下背篓更方便愉快地打球了,他们的作文里也都是篮球的影子。

  以前,四川大凉山里龙门乡嘎勒、尔马千等小学的背篓少年们,得徒步四五个小时才能去邻校打一场篮球。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龙门乡,海拔近3000米的嘎勒、尔马千等小学里,有一群热爱篮球运动的孩子。因大山里的娱乐生活本身就较为稀缺,他们对篮球的喜爱有着与生俱来的热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孩子们想打篮球着实不易,只因学校根本没有满足支持篮球比赛的场地。支教老师们只能自发组织校际联赛,陪着孩子背上装着篮球的背篓,翻越四五座高山,最长步行往返约10小时山路,去兄弟学校“客场”比赛,互相磨练球技。他们被称为“背篓篮球队”。

  

  或许是孩子们的这份真诚感染了更多人,不久前,他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大礼——“极光蓝”球场。至此,“背篓篮球队”的小队员们终于能放下背篓,尽情挥洒青春与热血。

  

  走数小时山路只为打一场篮球

  

  在大凉山,几乎所有支教老师都听说过“背篓篮球队”。这支略显特殊的球队由嘎勒小学、尔马千小学等当地六七所村小的支教老师和小球员自发成立。背篓、篮球、少年的奇妙缘分始于学校建立之初,迄今已有10年历史。

  

  这里的孩子一直就对篮球充满兴趣。学校刚建立时,都是泥巴地,没有篮球架,支教老师们就在相对的两棵树上各挂一个去掉底部的背篓作篮框,让孩子们练习球技。

  

  嘎勒小学曾经的球场不仅坑坑洼洼,甚至还有地面开裂的现象。当地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最怕的就是下雨天——雨后积水,路面非常滑,大家经常摔倒。为了带孩子们在专业球场上打球,在交流中磨练球技,嘎勒小学校长、支教语文老师贺珍珍经常陪孩子去邻校打球交流。

  

  说是邻校,但实际上距离并不近。他们一般凌晨5点出发,把篮球、干粮放进背篓,最远步行四五个小时抵达“客场”比赛,完赛后趁着天亮再花四五个小时返回。有的孩子即使因为长时间走路脚磨出了水泡,球场上依然热情、力气不减。路途中,他们还用背篓当篮框练习、玩耍。

  

  “能打篮球比什么都开心。”“背篓篮球队”成员、彝族女生吉布吾尔7岁开始接触篮球,如今已坚持打球6年了。没有球场,她就用编背篓的竹条自编篮框,挂在家中玉米栏上每天练习。“我每天早上一起床就练习投篮,还和弟弟、妹妹一起练攻防。我本来不勇敢,打了篮球后,我开始变得勇敢,敢于主动跟别人问好。”吉布吾尔说,长大后她想成为一名篮球教练,帮更多的小朋友实现篮球梦想。

  

  新球场落成 主场比赛开启

  

  畅快打球的梦想终于成真了!彝族新年后,孩子们收到了特殊的新年礼物——“极光蓝”球场,还有专门为他们设计的球衣和篮球装备。支教老师余乾介绍,孩子们还为自己的球队起了个队名,叫赤虎少年,灵感来源于彝族人的图腾老虎。

  

  在新球场,昔日的背篓少年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主场比赛,嘎勒小学、尔马千小学联合组成的赤虎少年队对战凉山黑鹰少年队。进攻防守、精妙传球、突破上篮……每一个奋力拼搏的小小身影闪闪发光。贺珍珍说:“篮球场是大山孩子的第二课堂,打篮球能让他们产生发自内心的自信,学会团结协作及面对困难主动寻找解决方法。无论输赢,都会有收获。”

  

  据了解,此次的新球场、球服及篮球等均由得物APP设计捐赠,充分结合了山区气候地形、当地彝族文化、孩子们的运动习惯和创意,在好看的基础上兼具实用功能。基于从孩子们上百幅美术作品中汲取的灵感,得物设计团队给赤虎少年队设计了队徽和球服——球服采用了代表彝族民族特色的红色,队徽上生气勃勃的少年虎、球服上老虎民族纹样,融入了孩子们的创意和彝族传统元素;球服的设计也考虑了学生日常穿着体验,舒适耐用,可以适用于包括篮球运动在内的一系列运动及体能活动。

  

  “我们本身都是篮球爱好者,被孩子们对篮球的热忱所打动。所以这次的设计里也包含了我们对他们的祝福。”负责这次设计工作的得物设计师表示,彝族子孙是虎的后代,老虎是彝族人的图腾,象征着勇敢、吉祥与幸福,希望同学们在球场上更加勇敢自信,虎虎生威。

  

  据了解,得物发起的“极光篮行动”旨在帮助全国热爱篮球运动的孩子实现篮球梦。在近日由得物APP、凉善公益促进会、凉山嘎勒小学和尔马千小学联合举办的球场落成仪式上,得物APP创始人杨冰表示:“篮球运动代表了一种遇到困难不服输的精神、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希望同学们在新球场上继续保持自己的热爱,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在人生的球场上继续加油,勇往直前,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嘎勒小学的学生们对这次馈赠表示由衷的感谢。该校六年级学生吉克曲作在给得物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期盼我们学校的操场变成一个篮球场,这样就有人来我们这里和我们的球队比赛了。如今,得物给我们修了新的球场,蓝天照在我们的球场上时,形成了美丽的画,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风景了!”

  

  篮球火种需要更多人传递

  

  背篓少年追逐篮球梦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支教老师全心全意的支持。

  

  据介绍,支教老师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其中专业的篮球老师寥寥无几。但因为孩子们喜欢,老师们便上网自学篮球规则、运球技术等,战术策略记满了整整一个笔记本。他们从篮球小白,一点点成长为篮球老师。

  

  “篮球教会了孩子们很多课堂之外的精神和品质,比如团结协作、永不言弃。”兼任数学和体育的支教老师梁威坦言,鼓励孩子们打篮球的初衷,并不是“只要第一”,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他们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

  

  孩子们的作文里,从前无外乎是放羊吃草,如今写满了篮球。13岁的说日依夫在作文中写道:“我要成为篮球界的世界冠军。”他从三年级开始练习篮球,现在是嘎勒小学篮球队队长。“篮球让我交到朋友,看到外面的世界。”说日依夫为了提升球技,常常练习到最后一个离开学校。他曾在一次校际联赛上投进了4个三分球,这也是他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场比赛。

  

  “孩子在篮球场上建立的自信是我们平时夸奖他们再多也换取不来的,那是发自内心的自信。”余乾举例说,五年级女生说日依伍是班上的学霸,平时很文静,但一打起球来就很拼。“我很喜欢她在篮球场上奔跑的样子,超自信。她很注重团队合作,常传球助攻,把高光时刻让给自己的好队友。”余乾表示,说日依伍是嘎勒小学篮球队的“篮板王”,她曾拿到了学校的MVP奖。在家里贴满一等奖奖状的墙上,MVP奖牌被她妈妈挂在最显眼的位置,这也是说日依伍最大的骄傲。

  

  “对于山区孩子们来说,篮球更代表着一种教育理念,能帮助他们改善精神面貌,也能为他们去往更广阔的世界提供一条路径。”凉善公益创始人杜一鸣表示,篮球是一个火种,需要更多人一起去传递,凉山的公益事业也欢迎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极光蓝”球场仿佛是一个起点,鼓舞着大山里的孩子们更坚定地向梦想出发。学生吉克曲作在信中说:“我们非常喜欢这个球场,我们会好好学习,走出大山,为学校和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得物“极光篮行动”将长期持续下去,后续还计划联动优秀的运动达人、体育明星及相关专业人士参与到公益事业之中,帮助更多热爱篮球运动的孩子实现愿望、追逐梦想,在自己的主场闪闪发光。(图片由得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