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评论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1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企业设立“幸福基金”是有温度的管理创新

■李英锋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1月01日   第 02 版)

  安徽省一家互联网公司设立“幸福基金”,职工本人和职工直系亲属在患病就医、支付个人职业培训费、子女教育费、购买家庭首套房、个人房屋修建或家庭装修等急需资金时,可以申请一定额度的免息借款周转应急。近两年,该公司已有26名职工享受到“幸福基金”带来的暖意。

  

  职工资金有困难,先找“幸福基金”。上述企业因一名职工的孩子患上疾病,治疗花费大,家庭承担有困难,作出了设立“幸福基金”的决定。可以说,“幸福基金”是一份特殊的福利和关怀,帮职工拓展了资金纾困的路径,丰富了资金纾困的手段,可以在“关键时刻”解职工的燃眉之急。无疑,“幸福基金”有效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指数。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遇到就医付医药费、买房交首付等急事、难事、大事,一些职工很可能一时拿不出足够的钱来。上述公司“幸福基金”申请流程非常便捷,有借款需求的职工从申请到发款只需3个小时,且借款没有利息,还款期限非常宽松,最长为36个月,还款压力较小。目前,该企业“幸福基金”的最高借款限额为6万元,虽然不是太多,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职工资金救急需求,缓解他们的资金困难。

  

  “幸福基金”几乎无门槛无条件借款给职工,既体现了企业对职工的关怀,也体现了对职工的信任。这份关怀来自于企业对职工疾苦和需求的洞察、对职工冷暖的上心、对职工权益的重视;这份信任则来自于企业与职工基于劳动关系和长时间磨合而形成的默契。笔者了解到,该公司的借款职工在资金困难缓解后都及时还清了借款,以行动回应了企业的信任,也确保了“幸福基金”的低风险长效运行。

  

  企业真正把职工放在心头,真心实意地对职工好,帮职工排忧解难,既有利于保持队伍的稳定,增强职工的凝聚力,也有利于增强职工的责任意识,激发工作积极性,进而有利于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如此,企业和职工以“幸福基金”为媒,实现了双向奔赴。

  

  企业设立“幸福基金”是具有温度的管理创新,擦亮了企业的人性化底色,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招工广告”。可以说,“幸福基金”是一笔性价比非常高的投资,能给企业乃至社会带来隐性但长久的回报。

  

  诚然,每家企业的管理理念不同,规模实力、经营状况、资金能力和企业文化也各有差异,是否设立“幸福基金”或者其他类似基金,是否采取其他帮扶困难职工的措施,都在企业自主管理权、选择权的范畴内,社会无法对企业作统一要求或共性期待。上述企业设立“幸福基金”的积极意义在于给其他企业作了一个良性的示范,希望有更多企业借鉴“幸福基金”的做法,推出一些更人性化、更温暖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