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版:党建动态

中国城市报 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

聚焦民生“微实事” 居民幸福升满格

■中共延平区委组织部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12月18日   第 32 版)

  一排扶手、一个台阶……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民生小事,却关联着千家万户。“我们向社区提了意见,自己没花一分钱,台阶就修好了,走路方便多了。”近日,家住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黄墩街道五里亭社区的居民王菊莲喜上眉梢。王菊莲今年83岁,是五里亭社区的老住户,社区党委书记到小区走访时,她随口提出了台阶修葺的问题,没想到这么迅速就给解决了。

  

  五里亭老旧小区改造是新一届延平区委、区政府切实推动主题教育持续走深走实,让主题教育成果真正惠及民生的一个缩影。聚焦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事,延平区深化“四下基层”制度,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推动党员干部下沉落实群众“微心愿”,办好解民忧暖民心的实事,把功夫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共建共治共管共享高质量发展果实,让幸福无“微”不至。

  

  畅通渠道解锁“微心愿”

  

  在延平区四鹤街道马坑社区的一座“民生驿站”中,居民们正你一言我一语地向社区干部反映近期遇到的烦心事。添置露天座椅、增设照明灯带……这些反映了社情民意的心声将会被统一收集成为每周三“民生议事厅”的议题,审议通过后列入民生“微实事”清单办理。

  

  延平区积极发挥街道、社区、小区各级党组织网格作用,线上开通“我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来建议”通道,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线下在社区、小区设立“民生驿站”“小院话事”等阵地,推动党员干部、代表委员进社区亮身份,纳民意、聚民智、惠民生,在与群众吃茶话事中交流互动、收集群众需求,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群体构建相识交往的空间平台,以“民声”定“民生”,让老百姓走得进来、说得了话,真正做到了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服务。

  

  延平区大力弘扬廖俊波同志“每年给群众一个惊喜”的优秀品质,通过线下沟通与线上互动,建立群众需求清单,梳理并实施民生补短板项目100个;同时,有效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单系统”,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共认领送单870个,解决居民需求1277条,推动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力量下沉让管理暖民心

  

  近日,在延平区商业城公交站点候车的张先生对加装了固定底座的遮阳伞连连称赞。据群众反映,城区各主要交通路口的遮阳伞暴露在外的钢制底座存在安全隐患,时有行人被绊倒。接到处置指令后,街道执法中队随即对江滨路沿线所有遮阳伞点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将20个遮阳伞的底座埋入地下或用水泥包封,解决了这一问题。

  

  为有效消除管理盲区,提高市容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准确度,今年以来,延平区委、区政府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区活动中创新工作模式,区委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同志开展常态化夜巡行动,及时发现问题,现场点题交办。截至目前,通过常态化夜巡行动发现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446个,完成整改383个,限期整改48个,营造了文明、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同时,整合城管、公安、交警、市场监管、交通执法等力量,建立“5+X”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主次干道不文明行为的执法力度,先后查处违章停车、占道经营、乱贴广告等问题860多起。针对破损路面、沟渠不通等问题,延平区按照“国企+班组+N”(N为街道社区、文明办、城管)模式,先后摸排点位1247处,审核完成673处,已修缮完成222处。

  

  “群众的感情最朴实,感受最真切。”延平区委主要领导表示,群众关心的“小事”,必须成为党员干部着力解决的“大事”,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于民、取信于民。延平区创新机关单位、商会企业、公益组织和在职党员、代表委员、群团队伍“六进小区”治理模式,推动198支队伍力量下沉、资源下倾、服务下移。通过联席会商、签订共建盟约,共认领联建项目327个,解决小区停车位规范、充电桩设置、消防设施建设等实际问题310个。

  

  源头治理打造和谐新家园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矛盾纠纷呈现主体更加多元、类型更加多样、外溢传播加快、调解难度加大等新的情况和特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延平区坚持“四下基层”,强化源头治理,创新推行区委统一领导,区直部门、群团组织、行业协会、基层自治组织等多方参与的“1+N”溯源治理体系,注重平时抓早抓小,通过建立评理室、多元调处中心、片区调解12345机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同时,延平区积极搭建多方参与平台,确保“小事不出网格”,持续提升治理效能。通过引导居民自发组建“帮帮团”“评理团”等志愿服务队伍62支,广泛设置连心园、议事亭、睦邻点、议事平台245个,组建“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示范户—全体居民”多层级链条式微信群178个,实现议事决策上下贯通,有效提高居民邻里的参与度,持续增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把近邻文化活动作为培育居民文明新风的重要抓手,创新开展“小院党课”活动,以“小故事”讲活“大道理”,常态化向小区党员群众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法规、基层治理、精神文明、科技综治等宣传活动,党群教育与基层治理实现有机融合。结合重大节庆和传统节日,累计举办337场居民参与度高的“邻里节”“百家宴”等特色文化活动,弘扬“邻里一家亲”理念,营造和谐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