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评论

中国城市报 2023年12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拓展工业旅游新场景、新玩法

■丁慎毅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12月04日   第 02 版)

  11月28日,一趟始发自广东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大巴车,准时发车开往位于东莞市的OPPO工业园区,车上满载着前来观展的游客。这辆大巴车把潜在客户接到企业车间,看得到流水生产线、问得到技术人员、见得到公司高管。在深圳,工业旅游渐成产业新风尚。

  

  说起工业旅游,在不少人的观念中,仍把工业旅游简单理解为“工业+旅游”,认为是通过将废弃工厂遗址转化为旅游资源,以参观的形式聚人气添活力。当工业旅游被认为只适用于老工业基地,也就限制了工业旅游发展的思路。

  

  深圳以工业发展与文化旅游融合的视角,打造了多种新场景,推出了更多新玩法,拓展了工业旅游边界。如,“工业+旅游+客户”让客户更好地了解企业,不仅能促进产品的销售,企业还可以根据客户的建议,对产品进行改进升级;“工业+旅游+就业”则抓住了年轻人,这个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必将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工业+旅游+会展”让产品展厅变成产业“客厅”,观众不仅能在展会现场领略产品与技术的魅力,甚至还可实地考察,不但有助于丰富周边游产品,还能延伸服务链条……这些探索无不丰富了工业旅游的内容与形式。

  

  如今,在旅游消费升级、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城市更新等大背景下,发展工业旅游成为诸多工业城市和企业推动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升级、塑造新形象的重要举措。湖南省计划在2030年建成200个省级工业旅游基地,推出一批工业记忆、先进制造、科创智造、工艺美学、纺织生活等主题的工业旅游精品线路;陕西省安康市则通过拓展工业旅游新思路,精心策划设计“一点、三基地、五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原料生产基地—辅料生产基地—研发生产基地—毛玩产业五大中心),走出一条引企业、聚产业、促就业的特色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工业旅游供给仍存在产品较单一、特色不鲜明等短板。而在制造业发达的德国,很多大中型企业都设有工业旅游部门,小企业则发挥联盟优势,将企业纳入工业旅游线路。我国企业也可以借鉴这一思路,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通过做好统筹对接,借助多种形式聚拢企业和游客,再把游客吸引到相关企业,实现有效跨界联动,让工业旅游成为文旅市场的新增长点,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