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版:基层治理

中国城市报 2023年11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福建省武夷山市:推行“133”近邻治理模式 共建和谐美好新家园

■记者郭文治 李彤彤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11月20日   第 29 版)

  为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今年以来,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以“邻里共治、邻事共商、邻约共守、邻困共助”的“四共”近邻党建工作机制为抓手,在强化组织覆盖、整合资源力量、坚持需求导向上持续发力,探索推行“133”(一个主心、三方发力、三项功能)近邻治理模式,努力实现小区党支部为居民近邻服务,带动居民参与小区微治理,激活城市基层党建“神经末梢”,形成“邻里一家亲”的浓厚氛围,让社区更美更宜居。

  

  筑牢一个主心党建引领夯根基

  

  健全联系机制。武夷山市深化运用“四下基层”机制,常态化开展“机关联社区、党建促治理”活动,7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17个社区结对共建,推动共同研究解决共驻共建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及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整合驻区单位资源,签订共建项目,进一步构筑社区与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双向服务”的工作格局;建立支委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居民的“双联”机制,严格落实“两议两评两公开”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党支部工作职责、党支部前置研究讨论小区重大事项清单和小区邻里公约,赋予党支部小区事务讨论决定权、党员评先评优建议权等多项权力,真正让党支部在小区治理中有更多话语权。

  

  织密治理网格。依托全市“一张网”,采取“一格一小组”“多格一支部”等方式,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治理网格,在社区、小区、楼栋全覆盖成立118个小区党支部、243个网格党小组,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网络;推行“片区优化、网格细化、专班固化、承诺自防、图示联防、监控技防”的“三化三防”机制,将全市77个机关单位党组织分配到17个社区划分的12个大网格内,选派86名科级干部担任网格长,1002名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等人员担任楼栋长,充分发挥楼栋党小组、“两员一长”作用,由楼栋长及时将群众的诉求、意见传递给网格长,再由社区党组织上下联动,共同解决。

  

  搭建议事平台。加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数字技术运用,全方位打造217个小区“15分钟服务圈”,多层级组建280个社区(小区)小微权力监督群,不断整合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内容,通过人工前台和电脑终端,及时办理群众的需求事项,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平台办、难在网中解,有序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共服务群众4700余人次,办结事项635件,满意率达100%。

  

  聚焦三方发力优化治理提质效

  

  部门联建聚合力。武夷山市推行“党建共抓、党群共管、制度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基础设施资源、社会资源,17个社区党组织与77个市直单位签订共建协议,明确辖区单位在社区(小区)党的建设、公共服务、精神文明等方面的职责和任务,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场地等资源最大限度向社区(小区)导入。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社区电话、楼栋微信群等渠道,公开辖区单位联系方式,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构建“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的温馨家园。

  

  党员共管添动力。围绕构建近邻友爱、党群一心的“熟人”小区,建立党员日常联合管理模式,探索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即对无职党员进行编组并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同时将社区自管党员、驻区单位在职党员一同编组,共同参加党组织活动,推动党员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同时,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模式,将党员履行基本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日常行为规范、违纪违法情况等量化为分值,科学合理设置10个加分项和2个扣分项,将在职党员日常服务社区情况分档积分,纳入机关党建、平安单位、文明单位考评体系,实现邻里党建从形式化向实质化转变。

  

  居民自治增活力。完善小区党支部引领下的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吸纳老干部、老党员、人大代表等112人担任业委会代表,共同参与小区治理,“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依托社区(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室),成立43个红色“微驿站”、17个老党员工作室和17个妇女微家,充分发挥小区青年、妇联、退休干部、老党员等队伍作用,把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延伸到基层末梢。

  

  突出三项功能优质服务暖民心

  

  深化小区服务。武夷山市推行“邻里共治、邻事共商、邻约共守、邻困共助”的“四邻178(一起吧)”机制,设立27个邻里商议亭,搭建“民情四谈”、茗理驿站、居民夜谈会、小区邻里汇等议事平台,规范议事理事的流程,常态化开展党员敲门、民事茗谈等活动132场次、入户走访1830余次,收集居民反映小区改造提升、电动车集中充电等意见建议355条,并通过召开协商会议108场,引导各类组织和居民代表积极参与小区微治理。

  

  深挖近邻文化。结合武夷茶文化和朱子文化中“家和、睦邻、友爱”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打造岩茶、朱子、法治等7个邻里文化广场和5个邻里文化小区,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小区治理日常,引导居民自觉遵守市民公约、社区(小区)公约,自觉参与小区共建共治共享;坚持“一月一活动,月月有主题”,每月固定一天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小课堂、茶文化技艺交流、邻里文化节等活动260余场次,活动成效辐射小区及周边村民,实现“陌邻”变“睦邻”。

  

  深入志愿服务。开展“深学廖俊波、‘三争’作表率”活动,增强小区在职党员“主人翁”意识;落实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实施在职党员“双向认识、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双向考评”四项措施,组织全市4780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小区)报到,认领服务项目和岗位,科学合理设置党员先锋岗、示范区,组建260余支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等,开展主题教育宣讲、小区文明城市创建、综治“三率”宣传等活动1500余场次;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作承诺,开展“情感式”常态化入户走访,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面对面、心贴心,拉家常、交朋友,拉近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