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和国3位元帅、55位将军曾在此战斗。在红色基因传承下,河间市成为兵员大县,全市共有退役军人23433名。为发挥退役军人作用,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河间市建立高度重视、提前发现、优先选拔、精心培育、突出使用、严格管理“六位一体”机制,着力打造高素质“兵支书”队伍,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石炳启,“河北省乡村振兴领头羊”白艳峰,“河北省千名优秀退役军人”李僧树等一批先进典型。目前全市共有510名退役军人担任村“两委”成员,其中205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兵委员”“兵支书”占比分别达17.3%、33.3%,居全省前列。
高度重视解决“为什么干”的问题
近年来,河间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退役军人和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精准施策,持续用力培养“兵支书”队伍,取得明显成效。河间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乡、村三级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组织部牵头、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河间市委书记把打造高素质“兵支书”队伍作为2023年度“书记项目”重点推进,河间市长持续关注工作开展。市委在研究农村党建工作时,把打造高素质“兵支书”队伍作为重点内容谋划推动,纳入全市重点工作予以考核,着力打造政治强、作风实、业务精、纪律严的“兵支书”队伍,形成齐抓共管、强力推进的良好态势,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提前发现解决“哪里来”的问题
针对农村干部后备人才匮乏现状,河间市积极拓宽视野,将军人纳入重点考虑范畴。
建立军人信息库。建立现役军人信息库,市人武部整合新入伍士兵和服现役的军官、士官、义务兵等人员信息,形成工作台账;建立退役军人信息库,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利用“全国优抚信息采集系统”,梳理甄别部队骨干、党员等人员信息,纳入工作台账;建立退休转业军人信息库,市乡两级时刻关注自主择业转业军人、自谋职业退役人员,并经常沟通交流,宣传家乡现状和发展变化,适时邀请他们返乡创业发展。目前信息库内共有4590人,其中现役军人1123名、退役军人3462名、退休转业军人5名;党员退役军人3033人、高中及以上学历退役军人2416人。
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村干部任职条件,根据年龄、户籍变化、党政纪处分等情况,及时调整信息库,根据变化更新数据,将不符合条件人员移除出库,并将新入伍、新退役等符合条件人员及时纳入信息库,实现动态管理。
实现信息共享。每次农村“两委”换届前,市乡沟通一次信息,保证了退役军人当选的成功率。2021年农村换届共有836名退役军人被推荐为村干部人选,其中510人当选,成功率达61%。
优先选拔解决“怎么来”的问题
河间市针对村级干部考核选拔,扩大范围,畅通渠道,让优秀退役军人脱颖而出。
鼓励本人自荐。通过寄发或张贴倡议书、开展谈心谈话等方式,指导优秀退役军人通过合法途径竞任村干部。鼓励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通过思想汇报、书面申请等方式向党组织自荐,积极参加村“两委”选举。
党组织出面推荐。市、村两级党组织根据退役军人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对表现优秀者以推荐书等形式向乡镇党委推荐。
党员群众举荐。鼓励广大党员群众发现、挖掘作风过硬、执行力强的优秀退役军人,积极向党组织举荐。2021年村“两委”换届中,全市以三类方式推荐出的退役军人村干部人选分别为253人、402人、181人,丰富了村干部人选来源。
精心培育解决“如何成长”的问题
优先参加专班。依托河间市乡村振兴精英培育班,在招录学员时,对退役军人放宽两岁年龄、不作学历要求,并且笔试成绩加2分,三期学员中共有66名退役军人,其中4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集中开展培训。依托省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国欣总会,组织205名“兵支书”参加省“万人示范培训”。
开展“八个一”活动。开展举办一场擂台赛、讲一次党课、观看一部红色电影、组织一次现场观摩、重温一天军人生活、选树一批优秀“兵支书”、慰问一次“兵支书”家属、报道一批先进典型等“八个一”活动。“八一”建军节前夕,在河间周报公众号开辟“河间‘兵支书’风采录”系列专栏,发布优秀“兵支书”先进事迹。7月28日,以“退役军人新赛场、乡村振兴党旗扬”为主题,举办河间市2023年度“兵支书”乡村振兴擂台赛,网络直播点击人数达45万人次。
开展结对帮扶。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2名退役军人村级后备干部,村干部与退役军人结成传帮带对子,教方法、传经验、增本领。二十里铺村党总支书记王志强结对退役军人、乡村振兴精英培育班结业学员耿直,教他如何运用“两调一议”机制解决村内矛盾纠纷,取得较好成效。
突出使用解决“怎样干好”的问题
在任用方面,市、乡党委充分信任、敢于放权,最大程度发挥军人优势,打造过硬“兵支书”队伍。
注重实践锤炼。工作中明责任、交担子、压任务,引导他们发扬退役军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当好脱贫攻坚“引领者”、美丽乡村“代言人”、矛盾纠纷“调解员”、急难险重“急先锋”。
突出实干担当。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入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凭借吃苦耐劳精神,实干在一线,成为活跃在广大乡村的一面面流动红旗。龙华店村党支部书记何洪祥上任以来,带领村民硬化水泥道路3000余米,清理坑塘14400平方米,新建篮球场1个、游园1处,安装太阳能路灯68盏,极大地提高了村民幸福指数。
鼓励工作创新。鼓励“兵支书”发挥见多识广、思维敏捷、创新意识强的优势,在乡村治理、帮贫致富等方面,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东诗经村党支部书记王双海在村里大力推行移风易俗,坚持红白事把关,杜绝大操大办,为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营造了良好氛围。
严格管理解决“守住底线”的问题
河间市注重制度化建设,加强常态化管理,防患于未然。
强化日常管理。制发专门文件,确定了包括“兵支书”在内的村党组织书记负面清单、日常管理、监督约束、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5方面23项措施,健全制度建设,促进规范管理。
推行星级管理制度。重点围绕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工作业绩等指标,对“兵支书”进行评星定级,结果作为绩效工资、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落实动态调整机制,按相关规定确定不胜任人员,采取主动辞职、劝退等方式退出。
注重激励考核。对业务能力强、事迹突出的退役军人村干部,在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重点倾斜,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每年“三干会”表彰对象约五分之一为“兵支书”;全市205名“兵支书”中,共有“两代表一委员”129名。
经实践检验,“兵支书”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全体党员村民迎难而上、敢于拼搏,在发展村级经济、改善村庄环境、促进乡风文明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具体而言,能让任职村实现四个转变:
干事劲头由弱变强。“兵支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班子、带队伍,抓发展、搞服务,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了党员群众的认可和肯定,激发了正能量,提振了精气神,推动了村庄大发展、快发展。大庄村党支部书记石炳启同时担任与周边6个村联建的党总支书记,在他的带动下,原本战斗力较弱的几个村支书人人争先进,凝聚起比学赶超的强大力量。
致富路由窄变宽。“兵支书”视野开阔、思路灵活,敢于探索、大胆创新,在村级经济发展上探索新方法、新途径:统一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发展特色种养殖;成立汽车配件、保温材料、电线电缆、工艺玻璃等行业协会,搞好适度规模生产,改造升级传统技术,找对了门路,拓宽了路子,带领村庄致富、村民增收。恒道村党支部书记李僧树组织周边三个自然村共流转土地3000亩,成立了河间市众圆种植专业合作社,累计带动本地群众就业400余人,农户人均每年增收约1.4万元。
村庄美由小变大。“兵支书”利用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机会,多方筹资,综合整治村容村貌,美化绿化亮化村庄环境,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据统计,205名“兵支书”所在村共清理垃圾425吨、硬化道路563公里、安装路灯8530盏,大大提高了村民幸福生活指数。
个别村由乱变治。针对村内历史遗留问题、宗族派性矛盾等,“兵支书”敢于触碰核心问题,勇于面对实际困难,用实际行动感动人感化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赢得群众信任。比如,大里文村党支部书记李通杰带领村民,用2年时间解决了与开发区的村企矛盾、村道失修难行等5个村内存在多年的棘手问题,把该村打造成由乱到治的典型村庄。(图片由河间市委组织部提供河间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