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围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部署要求,山东省济宁市委组织部立足做优社区、做活治理,持续用力加强网格(小区)党建,着力强化组织、队伍、能力、机制“四个引领”,不断激发网格管理服务活力,全面推进社区“幸福家园”建设。
强化组织引领推动“两个覆盖”有形有效
济宁市坚持把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纳入基层党建总体部署,健全领导体系,推进党的组织体系向网格(小区)延伸,全面提升网格(小区)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质量。
加强顶层设计。将做实小区党支部、做优网格党建作为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全面提升”的原则,高位推动、条块结合、集中突破。市县两级均建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协调机制,成立专项工作组,分管领导牵头推进,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为抓手,制定方案、细化措施,着力破解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问题,精准指导工作开展。
健全组织体系。深化网格(小区)党组织集中覆盖行动,全面规范“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全市已建立网格(小区)党支部(党小组)6562个、确定党员中心户1.2万余个,党的工作进楼入户、延伸到“神经末梢”。深入推进红帆驿站、红色物业、红心公益、红色代办“四红项目”建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在每个社区建设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在每个网格建设“红帆驿站”,全面推行“居民说事”“拉呱说事”“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等制度,及时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提升整体功能。建立组织部门直接联系社区制度,市县联动组团开展“把脉问诊”,对全市387个社区全覆盖调研,推动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动、融合共建,实现资源有效统筹、需求有效对接、服务有效落地,让问题在一线发现、在一线解决。制定关于加强小区党支部建设引领小区治理的指导意见,每年从社区党组织服务专项经费中列支500万元,保障网格(小区)党组织运转,经费可用于购买学习资料、制作党建宣传展板、开展志愿服务、共驻共建、党内帮扶慰问等方面,由网格(小区)党支部设计项目、提出申请,报送社区党委和街道党工委层层审批,为“三长”开展党群活动、共驻共建、志愿服务、党内帮扶慰问等工作提供有效的经费保障,不断提升网格(小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强化队伍引领推动网格服务一呼百应
济宁市坚持力量向网格聚集、工作向网格拓展,持续用力建强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服务团队,以党组织的有形服务凝聚网格治理强大合力。
建强骨干队伍。坚持“一格一员、专岗专用”,选配社区工作者7651名,全面落实“3岗18级”薪酬待遇,实体化运行网格工作室,承担社区事务,服务居民群众,实现信息在网格采集、隐患在网格排查、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建成济宁市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和128个书记工作室,常态化开展擂台比武、书记论坛等实战实训,涌现出社区好书记张宝芳等一批先进典型。选拔政治素养好、服务本领强、群众信得过的社区党组织成员或党员骨干担任网格(小区)党组织书记,健全完善备案管理、请示报告、述职评议等制度,每年组织开展全覆盖培训,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本领。县市区每年组织小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围绕中心工作,精心筛选培训课程,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对于新任党支部书记,以街道为单位,举行新任就职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邀请相关领导、专家进行授课,用好济宁市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紧密结合社区、小区重点工作任务,提升培训内容的时效性、针对性,确保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壮大一线力量。市县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社区、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网格,全面推行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制度,通过一人一网、一人多网或多人一网等形式,将社区“两委”成员、专职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每个网格成立3—5人的网格团队,实现入户走访“六必访”、居民服务“六必到”。建立网格每日巡查制度和专项巡查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责任分区,明确网格负责人,对规定区域实现“不间断、流动式、全方位”巡查,记录巡查日志,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对照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确定重点范围、重点区域,加强日常巡查,提高巡查频率,做到“一巡多查”。针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接诉即办”原则,真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开展民意“5”来听行动,组织8000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社区担任民情书记,配合支持镇街、村(社区)重大工作,下沉到包保单位,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小区“红帆驿站”、楼长先锋站等“红色阵地”,与“两委”成员、“三长”、网格员、义工等共同开展服务活动,面对面倾听民意,累计走访群众270万余人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1.8万余条。
做实组团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推动在职党员、居民小组长、楼院长、“两代表一委员”、物业职工、社区志愿者等辅助力量,会同专职网格员、专业网格员,在网格(小区)党组织领导下实施“组团式”服务。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主导下,“三长”、居民群众代表、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的“居民说事”“未诉先办”“流动的茶桌”等制度,开展清单式、菜单式服务,依托网格化治理平台,对邻里矛盾纠纷、群体服务诉求等,能及时协调解决的,由党员干部当即约请当事人面对面协调解决,并将办结事项告知社区工作者进行登记;牵涉面较大、不能当场答复的,列入社区党委会议题,集体研究;确实无法解决的,向街道反映,争取街道和有关部门协同解决;对不符合政策及法律法规、暂时不能解决的,认真做好疏导、解释工作,形成“一口受理、全能型社工、组团式服务、依承诺办结”的精准服务工作模式。目前已开展“红心公益”“红色代办”等便民服务8万余次。
强化能力引领推动网格运行常态常效
济宁市着力优化网格资源配置,提升保障治理能力,以党组织的有力支撑夯实网格工作基础,让网格(小区)党组织有能力、有资源服务群众。
提升阵地服务能力。实施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行动,全面落实“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推行帮办代办、错时延时等服务措施,持续加强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和功能建设,推动所有街道和80%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按照“10分钟服务圈”要求,在小区、商圈、楼宇等建设“红帆驿站”2348个,提供党群服务、打造众创空间,节假日、休息日依托站点开展政策宣传、业务咨询、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各项活动,形成广泛覆盖、高效便捷的党群服务网格,实现“全天候”服务群众。
提升协同共建能力。聚焦共建共治共享,推动网格党建与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健全群众需求清单、服务资源清单、共建项目清单,引导2000余个机关企事业单位、2800余个社会组织、2000余名新就业群体等,认领服务网格、参与网格建设、融入网格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凝聚各类组织的核心作用,加强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机制建设,健全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网格员、楼长、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引入多元参与,指导县市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培育扶持生活服务类、社会公益类、文体活动类社会组织,吸纳“两委”成员作为社会组织骨干,组建多元化、专业化的志愿者服务队,在“三长”队伍中培育一批五星级志愿者。
提升居民参与能力。实行共产党员户挂牌,引导4.7万余名社区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带头参与网格治理服务。推动网格(小区)党组织领办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发挥干部职工和社区党员,特别是离退休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深入推进青少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大力提升志愿服务效能,依托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沿街岗亭等便民场所,建设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站、点、角体系,推广“信用积分”“文明银行”等做法,让广大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参与治理。
强化机制引领推动网格治理精准精细
济宁市发挥网格(小区)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健全完善网格治理制度机制,以党组织的有序引领提升网格治理精细化水平。
健全网格议事协商机制。积极探索网格(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群众自我管理、协商共治的有效方式,规范组织设置、制定工作流程、完善配套设施,全面推广“居民说事”“拉呱说事”等做法,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搭建了平台,以文化人、以风化俗、以调促和,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创新推广完善“居民说事”制度,通过为居民群众搭建办实事、解难题的平台,建立以社会为本位、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新理念,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引领力,巩固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
推动物业融入网格治理。建立健全网格(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同联动机制,聚焦诉求履责,定期召开联席会、恳谈会、调解会,推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共同协商就地化解物业管理矛盾纠纷。推行“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小区居民+志愿者”的“五位一体”小区治理模式,深化“居民说事”、社区事务协调会、社区工作听证会等协商共治机制,每周开展“大走访”、每月开展物业经理“接待日”,实现服务质量和治理水平的“双提升”。开展网格(小区)党组织与物业企业党组织党建联建,全市606个物业企业党组织认领党建服务项目1860余个,当好物业服务“红管家”。
创新组织服务群众载体。坚持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抓党建与促发展相融合,持续加强对基层创新经验的发现、挖掘和提炼,推动各领域党建工作提质升级。在组织协商自治方面,设立“流动的茶桌”破解小区治理难题,摈弃传统议事模式,合理借鉴开放空间,提升居民参与度;在开展志愿服务方面,成立“红马甲帮帮团”提供周到服务,由党员、志愿者和有一技之长的居民组成,使社区各类资源在居民中互通、共享;在聚合资源力量方面,建设“居民会客厅”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建设“易进入、可互动、能共享”的开放式“居民会客厅”,进一步强化社区与居民互动融合,推动社区服务模式向邻里化、亲情化转变的风俗习惯,在喝茶聊天中听民情、集民意、解民忧。此外,济宁市还探索推行“邻里集市”“公益集市”,开展“红色星期天”等系列活动,健全活动公示、风采展示等制度机制,动员党员群众广泛参与,打造党群连心、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平台载体,把居民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营造“社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浓厚氛围。(图片由济宁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