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乡村振兴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5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

不负韶光开好局 合力描绘新画卷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通讯员 何彦铭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5月15日   第 16 版)

  黟县五黑农产品。
  黟县徽黄旅游集团供图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打造最美乡村景观。图为游客在塔川书院民宿看滚滚麦浪。
  邓茜供图

  初夏时节,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大地绿意盎然,成方成块的农田与错落有致的村庄、宽阔畅通的公路等相映成趣。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们穿梭忙碌的身影,一幅粮菜盛、百姓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黟县以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聚力实施“两强一增”“六业千亿”“五微”行动和“金边银角”活动,奋力打造高颜值“画里乡村”、高价值“国际乡村”、高品质“和美乡村”。

  “黟品五黑”大放异彩

  黟县一向被戏称为“黑多县”,据说是因为这里的山石多为黑色。如今,说起“黑多”更多指的是这里的特色农业。

  在安徽黟品五黑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作车间内,一堆堆黑玉米整齐地摆放着,工人们正在对黑玉米进行分检包装。一边的黑鸡包装车间,处理好的黑鸡被真空装袋放入冻库。“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围绕基地扩建、品质提升、产品融杭接沪入肥三个方面推进品牌建设,目前产品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该公司负责人舒翔说。据介绍,该公司是一家本土“五黑”农特优产品的电商企业,致力于打造黑鸡、黑猪、黑粮、黑果、黑茶的“黟品五黑”特色区域公用品牌。

  黟县整合全县特色种养品类,结合“黑多”的地名特点,构建起以黑茶、黑果、黑粮、黑鸡、黑猪为主的“五黑”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成立“五黑”产业发展协会,打造“黟品五黑”区域公用品牌,推广黑玉米绿色高效种植标准化、黑茶加工、香榧良种采穗圃建设、黑鸡饲养管理等技术规程,推动“五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从产业品种、种植养殖模式、生产加工、经营体制、品牌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链条转型升级,农业发展加速由粗放型向精致型转变。2022年黟县‘五黑’综合产值达8.05亿元,同比增长10.3%,并成功跻身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黟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局长黄春炜说。

  位于美溪乡庙林村的弋江源石墨茶研学基地里,游客们正在欣赏传统制茶技艺展示、体验手工制茶。“我们今年接待研学旅游人数已超过4000人次,其中‘五一’假期接待500多人次,过夜率达40%以上。”弋江源石墨茶研学基地负责人李诗涵说。白天爬打鼓岭、游黄姑河,晚上看茶道表演、体验制茶,黟县石墨茶春季踏青研学生态休闲游获评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黟县通过农旅融合有效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打造“五黑”休闲精品线路等旅游线路8条,培育黑茶体验馆、茶园民宿、田园综合体等农旅融合业态25处,推出“五黑”旅游伴手礼产品7类20余个;成功引进新加坡悦榕庄、景域帐篷客、东榕华美达等高端特色度假品牌,稳步推进中国书画小镇、龙江文旅度假区、未睎园等项目建设,初步构建高端旅游休闲度假服务体系。

  将“五黑”由“1+2+3”向“1×2×3”升级,让三产有机融合发展。“接下来,我们将打造并推出具有国际范的创意业态和高端产品,把‘五黑’食材等小农产品打造成大众爱吃爱拿爱用的热销品,把小农产品的粗加工、深加工过程变成生活课堂与自然课堂,把乡村诚信热情的待客之道变成游客喜欢选购的服务。”黄春炜表示。

  农村改革强村富民

  眼下,渔亭镇汪村村的400亩油菜长势喜人。“5月中旬就能收割油菜,预计亩产可达140公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卫果脸上乐开了花。

  汪村村曾是省级贫困村,村集体收入不足1万元。近年来,汪村村成立汪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统筹利用乡村振兴衔接、选派村集体经济扶持等各类资金70余万元,整村流转土地630亩,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途径。

  “5月初我们就要开始水稻育秧,荷花塘也要继续‘荷鱼共养’,今年集体经济肯定可以突破60万元。”谈及今年合作社的发展方向,黄卫果信心满满。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合作社已经与农户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以前我就在家附近打零工,收入比较少还不稳定。现在我担任合作社的农田管理员,既有工资收入,又有土地流转费,每年增收2万多元。”村民李信村乐呵呵地说。

  劳动力少、农业技术不足、机械化程度低、农产品销售困难以及资金短缺等一度成为制约黟县农业发展的因素,黟县探索资源利用、特色产业、合作共赢、创新创意等多种经营模式,加快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破解堵点难点。

  走进碧阳镇丰梧村的朴蔓农场,映入眼帘的是休闲蔓廊,内有咖啡厅、清吧、书吧、茶吧等。休闲蔓廊前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坪,帐篷、秋千、蹦床等休闲娱乐设施配置齐全、美观大方。不远处的萌宠乐园里,养殖了梅花鹿、苏格兰高地牛、柯尔鸭等。谁曾想如今的农场昔日是废弃的老茶厂和竹针综合厂。

  朴蔓农场是2021年丰梧村引进外来资本建设的休闲农业项目,是集农业、生态、经济、社区循环共生的农业休闲综合体,通过打造农业示范区、工厂区、休闲观光区,探索智慧农业、乡村旅游、观光采摘、休闲体验、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农旅服务等三产融合发展路径。

  “我们采取种植、加工、体验、销售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并以支付租金、发动务工、流转土地等方式,带动集体经济增收、群众共同致富。目前累计聘用本村劳动力从事临时性用工1.3万余人次,平均每人增收1.85万元左右,并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9万元。”农场负责人庄东营介绍。

  黟县抢抓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机遇,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试点,推进乡村运营试点,实施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试点,通过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优势,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收。

  “去年以来,我们全面完成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推进乡村运营机制创新试点,在全市率先出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意见和方案,全县6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4300万元、增长13%,其中50万元以上强村达37个。”黄春炜说。

  乡村颜值气质并存

  初到柯村镇东坑村,三棵大叶柳伫立村口,迎接八方来客,与池塘上的观景长廊和仿古式石桥,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围绕村口古树打造了望柳桥、依柳亭、鱼龙古道等,既成为村中的一道景色,又为村民增添了闲暇时的去处。”东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叶真介绍。

  行走在村中,老旧房屋修缮粉刷一新,家家户户门庭整洁,村庄道路宽阔干净,健身设备一应俱全,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小花园”,美丽庭院比比皆是。

  “原先村里的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两侧到处都是乱堆乱放,环境卫生很不好。现在不仅环境变好了,休闲有了去处,旅游也发展起来了,我家自产的茶叶、笋干、梅干菜、香菇木耳等都供不应求啦。”村民刘秀英赞不绝口。

  自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东坑村对村庄道路进行拓宽提升,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开展村庄环境治理、绿化及亮化等,并以“五微”“金边银角”创建为抓手,围绕定位进行设施配套、节点打造、亮点提升,2019年以来累计投资350余万元,整治实施面积约4.77公顷。2020年,东坑村建成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

  从“脏乱差”到“高颜值”,东坑村的蜕变折射出黟县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黟县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村庄环境“擂台赛”活动,创新实施深耕“金边银角”打造“三化三宜”美丽家园,创建“五微”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目前黟县建成并通过省市验收中心村3个,自然村整治25个,创建景区村庄2个,入选全省农村改厕提升及长效管护机制示范县,丰梧村、三合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黟县农办专职副主任李志明介绍。

  乡村振兴,既要塑型更要铸魂、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洪星乡红光村探索让村规民约从墙上“走”进农户的日常生活中,结合工作需要和村情实际对村规民约进行完善和修订,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和“宿村夜话”等渠道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并将执行情况与党员评议、群众积分、荣誉评选等挂钩。

  “谦让和合、豁达通融”是徽文化的理念精髓。黟县通过发挥“五老”监事会、村规民约、乡贤理事会、“一约四会”等村民自治措施作用,推广“生态美超市”“积分制”管理模式,持续开展村庄环境“擂台赛”比拼,把“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等优良传统和“作退一步想”等古训与移风易俗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红黑榜”“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让众多好家风吹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