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版:党建动态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5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河北雄安新区:以党建聚势赋能“千年大计”

■记者孟航 李静雯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5月08日   第 30 版)

  近年来,河北雄安新区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千年大计”聚势赋能,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树品牌、促提升,聚焦服务疏解、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结合实际创新实施系列举措,让党旗在建设发展一线高高飘扬。

  

  主动靠前勇担当服务疏解党旗红

  

  创新组织设置,提供精准化服务。立足承接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需要,创新设立新区企事业和两新组织综合党委,为疏解对象、参建企业提供靠前服务;开展“党建领航·助企共赢”行动,建立新区党工委委员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推动新区各单位党组织与疏解企业党组织开展结对联建,提供“一对一、点对点”“保姆式、店小二”服务,帮助协调解决用地、用工、资金、生产等问题。

  

  聚集党建合力,提供优质化服务。深入推进村企、社企、政企、企企党建联建,推行以“组织共建、阵地共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先进共学、文化共创、人才共育、难题共克、创新共举”实现“同心共赢”的“十共”模式,创新建立施工总承包企业党建信用加分机制,实现企业党建工作干得好,信用评价有加分。目前已有150余家企业和130余家农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24家企业获得党建信用加分。

  

  创建智慧平台,提供便捷化服务。为破解传统党建在时空方面局限,更好服务疏解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创新研发智慧党建平台,打造“永在身边”党组织、“永不下课”云课堂、“随时能开”云会议,覆盖所有基层党组织和97%的党员。目前正在深入推进2期项目建设,打造集党务、干部、培训、人才、统战、群团、纪检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党建数字平台,实现各类党群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支部建在项目上工地处处党旗红

  

  建强组织全覆盖。针对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参建企业多、涉及主体多、互不隶属等特点,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先后成立雄安高铁站项目联合党委、启动区政企联合党委、东西轴线项目联合党委等项目党委和140余个项目临时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统筹各方、整合资源、解决难题、推进工作。

  

  深入一线解难题。坚持向一线下沉、向现场倾斜,通过“党建+工程”模式,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区党工委、雄安集团党委与各项目建设单位党组织联合开通项目一线“早班车”“夜班车”,利用早8点前和晚7点后时间,深入施工一线现场办公解难题,有效保障各类工程质量进度。

  

  有序管理无盲区。针对新区项目多、用工大、流动性强的特点,制定《雄安新区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创建“片区党总支—项目党支部—班组党小组”三级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并利用智慧党建平台建立云上党组织,实现流动党员“流而不乱、流而不散”,在20万建设大军中让组织建起来、党旗树起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

  

  党建引领提质效乡村振兴党旗红

  

  跨省联建,优势资源共享。打破地域界线,与山东潍坊开展跨省党建联建,两地首批8个村党支部结对,累计投资2180万元,建设1300亩高品质现代设施农业,合作建设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品质蔬菜雄安试验站、“贾思勰·新农人行动”雄安人才服务站、雄安新区现代农业会客厅等重点项目;同时,积极探索与浙江、江苏、福建等先进地区开展跨省党建联建,发挥双方优势助推乡村振兴。

  

  支部领建,因地制宜发展。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创办村集体企业,推广“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依托白洋淀淀泊风光、乡土文化等红色资源,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党建+农业”新业态,拓展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非遗传承等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示范创建,稳扎稳打提升。从2021年开始,新区财政每年专列奖补资金,用于党建引领“美好农村、美好社区、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示范创建,目前已累计投入4000万元,吸引撬动各级各类资金2亿多元。今年继续预算2500万元,重点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