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评论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优化维权环境增强消费信心

■李英锋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3月20日   第 02 版)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提振消费信心”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消费环境越来越好,近八成受访者对未来一年经济发展状况有信心,消费环境将变得更好,公众信心总体乐观。值得关注的是,调查显示,消费者选择“默默忍受”比例较往年继续降低,近八成对维权结果表示满意。

  

  面对侵权行为,选择“默默忍受”的消费者越来越少了,也即愿意较真、敢于较真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变化,释放出积极的消费维权信号。

  

  以往,有不少消费者遭遇消费纠纷或侵权行为后,因嫌麻烦、维权程序繁琐、维权周期长、举证难、维权标的额不大或个人维权意愿不强等原因忍气吞声,放弃维权或浅尝辄止,没有充分使用维权武器与侵权的经营者博弈到底,不仅吃了“哑巴亏”,默认了权益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法经营者的侵权侥幸心理。近年来,消费者选择“默默忍受”的比例持续走低,说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了,消费者的维权环境越来越友好了。

  

  相关地方、部门对消费维权机制和措施的创新、完善、优化,对消费维权责任的强化,支撑了消费维权环境的好转以及消费维权信心的提升。比如,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推出了消费纠纷在线调解或云端调解模式,给消费者维权尤其是异地维权提供了方便,化解了消费者的网购维权难题,减轻了消费者的维权负担;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试点工作,提升了投诉信息的透明度,给消费者提供了重要参考,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能引导消费者提升维权的精准性和成功率;各地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消协对消费者投诉举报的处置效率提升,法院也支持了很多消费者的维权诉求,办理了不少典型案例,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各地消协积极支持消费者起诉,并发起了多起消费公益诉讼,在跨省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等方面实现了突破,让很多消费者直接受益,给消费者注入了强心剂;一些旅游目的地推出涉旅游投诉先行赔付制度,展现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诚意,给消费者吃下了定心丸;围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开展的系列活动以及媒体的监督烘托起越来越强的维权氛围,给消费者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教会了消费者更多维权知识和技巧,让消费者越来越明白、越来越精明了……维权环境的持续优化,让维权路径越来越顺畅、维权成本越来越低、维权成功率越来越高,让消费者的维权底气和信心越来越足,也让消费环境更安全、放心了。

  

  当然,整个市场环境、维权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距离消费者的维权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消费者不做“沉默的羔羊”终须靠维权环境的优化。今后,各级政府以及市场监管、法院、消协、电商平台等维权责任主体,应进一步加强对消费者的维权教育,提升消费者的维权素养,引导消费者用足用好各种维权武器;瞄准消费新场景和消费者的多元维权需求,进一步畅通消费维权渠道,拓展消费维权平台,创优消费维权模式,提升维权机制的运行效率,降低维权门槛和成本,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维权便利,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放心消费。

  

  维权环境好了,维权的消费者多了,经营者侵权后大概率会承担责任,甚至会得不偿失,就会逐步增强对消费者权益的注意意识和敬畏意识,就会规范营销行为,降低侵权风险。消费信心源于放心,对消费者而言,这显然是一个良性的维权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