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2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中国城市报总编辑杜英姿对话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

一二三产协同发展 激发低碳经济活力

■中国城市报记者王楠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2月27日   第 05 版)

  红河千年哈尼梯田层层叠叠,气势磅礴。胡彦辉摄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双碳”工作从制度设计转向全面落实的关键之年,也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抓机遇、求突破、谋创新、促发展的新起始。

  

  在此背景下,红河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云南省委部署要求,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朝着“双碳”目标稳步迈进。面对新起始,红河州将如何通过绿色低碳引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再有新跨越?近日,中国城市报总编辑杜英姿走进红河州,对话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探讨“双碳”目标下的挑战与机遇。

  

  杜英姿: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红河州一二三产并进获得了哪些成效?

  

  赵瑞君:近年来,红河州以绿色转型引领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聚焦固碳增汇抓一产、突出减排降碳调二产、培育绿色业态促三产”目标,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红河州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聚焦固碳增汇抓一产。大力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弥勒、开远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全力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不断增强林业碳汇固碳能力,全州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45%提高到2022年的58.3%,林草产业总产值达396.19亿元。

  

  突出减排降碳调二产。坚持“进退并举”调结构、促转型。推动煤炭利用从燃烧、发电为主向精细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以云南解化50万吨合成氨及下游精细化工项目为引领,建设开远精细化工园区。实现云锡锡冶炼、红河卷烟厂技改升级、退城入园,建成开远小龙潭热电汽循环产业园,个旧部分矿山列入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坚持“高举高打”改园区、强引领。紧扣“绿色、低碳、循环、生态、智慧”目标,对全州工业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对冶金、建材等开展降碳技术改造,推进园区内产业循环耦合、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节能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制定实施《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多管齐下”集绿能、保供应。构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十三五”以来新增清洁能源电源装机比“十二五”末增长53.84%,到2025年电力总装机将达1500万千瓦以上。

  

  培育绿色业态促三产。全面构建“绿色交通”。累计建成高速公路1108公里,弥蒙高铁投运,弥勒东风通用机场实现开航,蒙自机场正有序推进,元阳民用机场预可行性研究正待批复。2022年新增新能源汽车占新增汽车总量22.6%,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87.25%。有序培育“绿色文旅”。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严控占用及过度开发林区耕地湿地等,践行绿色旅游消费。着力打造“绿色物流”。建设河口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推进城市客运、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新能源化、清洁化。全州快递网点、电商平台企业逐步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制品、塑料胶带等,推动包裹绿色转型。

  

  杜英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双碳”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的学习。红河州的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将“双碳”学习同工作实际相结合?

  

  赵瑞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就红河而言,要实现“双碳”目标,切实提升全州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是关键所在。各县市、各部门面临的“双碳”形势任务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双碳”工作时更有针对性。我们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加强干部碳达峰碳中和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深入学习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和“1+N”政策体系,吃透弄清“双碳”政策法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了解掌握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双碳”形势任务。对标“十四五”和“双碳”目标任务以及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属地阶段性“双碳”目标任务,并将“双碳”目标任务节点化、具体化、项目化。同时,加强“双碳”目标任务考核评估,明确“双碳”重点任务,不断健全“双碳”工作制度机制。

  

  杜英姿:红河州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门户,在开展多区域产业经济互联互通建设、实现多层次多领域能源合作方面,有何具体考虑和部署?

  

  赵瑞君: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畅通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加快推进跨境通道建设;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度对接RCEP;打造产业开放合作综合性平台,着力建设沿边重点产业园区;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等。

  杜英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近年来,红河州在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哪些探索?

  

  赵瑞君: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力厚植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最美底色,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空前。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哈尼梯田保护利用的谆谆嘱托,以维护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为重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治理,全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云南“中华生物谷”重要基地和“滇南生物基因库”地位更加巩固。

  

  绿色底色全面厚植。2022年,全州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13%,单位GDP能耗下降7.1%。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8.3%,森林蓄积量达到1.13亿立方米,创成美丽村庄1135个、森林乡村502个,建成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17个,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7%,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污染防治有力有效。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以革命性举措推进异龙湖等水污染综合治理,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异龙湖主要污染物指标下降接近脱劣目标。精准实施能耗“双控”,“十三五”以来,加大力度淘汰工业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累计淘汰落后产能154.9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3.59%以上。个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开远热电气循环利用产业园等成为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云锡锡冶炼退城入园搬迁改造等项目成为生态治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生态红利持续释放。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划定100万亩保护区,大力推行绿色循环种养模式,实现生产、生态、景观多重功能叠加,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创建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开展15个国家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启动国家森林公园城市创建,屏边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域推动。2022年发放国家和省级公益林补偿资金15027.1万元,天然林停伐保护经费8757.74万元,继续选聘生态护林员12260人,带动22.2万名脱贫群众人均增收3530元,技术培训1万余人次,发放农资20余万元。全州经济林种植面积524.4万亩,实现产值124.6亿元。

  

  杜英姿:2022年,《红河州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工作方案》印发,提出2025年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体系。红河州将通过哪些举措推进该目标达成?

  

  赵瑞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的产业竞争优势。该工作方案为红河州“十四五”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目标。为了实现目标,我们主要围绕全面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流通体系、城乡建设体系、生活消费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政策支撑体系等6个方面推进工作。去年以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项目:一是构建绿色能源供应体系,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园区建设;二是积极推动“公转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三是大力发掘冶金等行业的固废利用并实现无害化处理。

  

  我们有基础、有信心,到2025年基本建立具有红河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