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2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云南省红河州:

执低碳转型画笔 绘绿色发展长卷

■中国城市报记者王楠文图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2月27日   第 05 版)

  红河州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工人正在作业。

  红河州弥勒市太平湖森林小镇美景。

  即便飞机落地云南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后,还需经数小时车程才能到达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但当来访者置身于红河州山间云雾、萋萋芳草、玫瑰花海中时,疲惫感顿时消散,完全沉醉于眼前的生态美景。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惬意舒适同样存在于红河州。“不管哪个季节,走进红河州的人都会被这常新、似锦的美景深深折服。”红河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字振华自豪地介绍。

  

  近年来,红河州立足资源禀赋,锚定“双碳”目标,出台多项政策助力低碳投融资项目落地开花。随着5个千亿元级、6个百亿元级的“5+6”特色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和绿色低碳产业园的建设运营,全州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探索“两山”转化有效路径

  

  红河州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北回归线穿境而过,被誉为“滇南生物基因库”和“天然氧吧城市”。其域内还拥有不少依托生态培育保护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基地。

  

  走在红河州州府蒙自市街头,中国城市报记者听到最多的是“绿就是美、美就是富”,看到最多的是“城中有绿、绿中有城”。林立的高楼大厦间点缀着市民广场、中心湖泊、街心花园,展现出繁华与生态融合之美。

  

  “红河州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对内有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对外彰显国家实力,带动多层次多领域能源合作。”字振华表示,红河州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的前沿门户,红河州的“双碳”战略落地相较于其他地区更具示范意义。红河州广大干部群众有信心、有决心、更有能力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结合实际大力推进绿色能源推广运用和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云南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337”工作思路,持续优化产业投资结构,提速建设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

  

  字振华介绍,,“3815”目标即锚定3年新突破、8年再翻番、15年大跨越,“337”思路即“3个阶段性目标”“3个示范区发展定位”和“7个红河城市品牌”。

  

  政策支持下,红河州经济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2022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2863.08亿元,总量保持全省第3位。

  

  经济腾飞不能忘却绿色内涵,为了进一步夯实生态本底,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红河州委、州政府将目光聚焦在林草事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上。对此,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多次率调研组深入林区一线开展巡林,踏访水源地带头参加义务植树,专题听取林草工作汇报,确保林草资源保护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多年来,红河州陆续组织开展了城乡绿化行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行林长制,努力探索绿水青山赋能转化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

  

  做好环境、做实保障拉动经济增长跃升新高度

  

  位于红河州北部的“滇中后花园”弥勒市,不仅有全国闻名的云南红酒、红河香烟、竹园红糖等品牌产业,更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一度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选择。

  

  “弥勒市锦屏、陀峨、咸和三山环拱,甸溪河湿地清流浸润,湖泉生态园、髯翁森林公园及太平湖、东风韵、可邑、红河水乡4个特色小镇享誉全国……”谈到弥勒的发展优势时,弥勒市委书记李健如数家珍。

  

  这座年均气温18.8摄氏度、负氧离子平均浓度2500—3000个/立方厘米、空气优良率可达99%的小城尤其受到老年人青睐。带父母和孩子来弥勒市太平湖森林小镇度假的陈先生告诉记者,每隔几个月,他们全家就会从昆明驱车2个小时来一趟,“环境好、设施全,即使家里老人单独旅居也很放心”。

  

  太平湖森林小镇作为弥勒市当前主打的文旅品牌,以生态修复和治理为重点,以森林木屋体验为特色,打造集生态休闲旅游、康体养生、国际会展为一体的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

  

  曾经,太平湖所在地是少土、缺水、多石的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荒山。经过多年建设,太平湖由荒芜之地蝶变为绿水青山,其演变史、治理史恰如弥勒城区发展的缩影。

  

  李健感慨地说:“‘无中生有’是形容弥勒多年来发展与变化最贴切的词语。”

  

  在李健看来,弥勒的城市更新进程中,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重要力量。比如,在甸溪河湿地公园项目推进过程中,为支持配合项目建设,沿线百余家农户仅用约一个月的时间就搬到了新址,为老破旧房拆迁改造和生态景观打造争取了时间,让项目得以如期推进。

  

  走进弥勒市城区中心,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许多公共设施、社区景观颇具特色,有着较强的低龄保护和服务功能,这为弥勒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健认为:“一座城市,首先应该将老人和儿童照顾好。这样它的竞争力和发展力才会不断提升,成为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投资、生活的福地。”

  

  据悉,弥勒市早在多年前就将打造“庆来故里福地弥勒”城市品牌作为发展方向,着力做精城市、做优集镇、做美乡村、做强产业、做活开放、做好环境、做实保障。

  

  当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效益有机统一后,弥勒的虹吸效应得以展现,拉动经济增长向新高度跃升。去年,弥勒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524.74亿元,在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州第一的高基数下,增速跃居全省第五。

  构建多元支撑产业格局品牌经济效益逐步凸显

  离弥勒市不远,有一座同样因生态而受到关注的城市——开远市。作为滇越铁路云南段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开远还是云南通往东南亚的咽喉要道。

  

  有别于弥勒的康养文旅产业,开远主打的是花卉种植产业。作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开远市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致力打造“云花与世界对接的窗口、世界花卉的育种天堂”产业品牌。

  

  如今,开远的花卉产业品牌和经济效应逐步凸显。2020年,开远“七彩云菊”商标注册成功;2022年,沪滇协作首次在开远市实施羊街乡沪滇花卉种业创新园共建项目。

  

  若想真实了解开远花卉产业发展情况,当地人通常建议去羊街乡走走看看。中国城市报记者驱车前往,远远看到空旷的草坪上傲然挺立着几座现代化大棚和厂房。

  

  “那里就是开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说话的是开远市委书记孔劲松。这位皮肤黝黑的西南汉子,说起话来声如洪钟,但当他走进大棚,轻轻捧起鲜花后,声音变得温柔起来。

  

  孔劲松说,在开远当干部,不和花农多接触、不懂花的生长习性可不行。

  

  “你看,这些玫瑰、菊花个头大、颜色鲜,在昆明的斗南花市常常会被一抢而空,且供不应求。一些改良过的优质鲜花品种,通过大棚嫁接繁殖后,会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孔劲松俯下身子指着花卉种植底座介绍,所有的种植设施都采用数字循环系统,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还很节能环保。

  

  得天独厚的自然种植条件,加上种源研发、种苗繁育、高品质花卉种植、冷链物流、互联网销售、创业孵化等环节,开远花卉产业已形成一体化产业集群。2022年,仅产业园就实现综合产值40.1亿元,其中花卉综合产值达到24.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鲜花城开远原先并非这般五彩绚丽。开远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曾因拥有长江以南最大的露天煤矿小龙潭煤矿等企业声名远扬,却也因环境污染问题饱受诟病,在老一辈人印象中长期是深灰色的城市色调。

  

  随着煤矿企业低碳转型及花卉等多种产业兴起,开远市从“一煤独大”走向“多元支撑”,最终成为西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的一颗耀眼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