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乡村振兴

中国城市报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福建省福安市甘棠镇:

“颜值”“内涵”双提升 乡村振兴劲头足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永超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11月21日   第 13 版)

  福建省福安市甘棠镇观里古民居。

  福建省福安市甘棠镇城区新貌。

  闽东福地,江海通津。曾经,白马河西岸的一片荒芜滩涂;如今,福安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甘棠的乡村总在泥土里深扎根须。

  甘棠镇地处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南部,古称“莲城”,这里东临赛江、西倚莲峰、北接廉溪、南通黄崎,得天厚宠、风物形胜,望海岸阔、平畴千顷。

  水清土润,在这里看见美丽乡村。近年来,甘棠镇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颜值、内涵”双提升,村民幸福感持续增强。

  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

  干净宽敞的路面、有序停放的车辆、焕然一新的街道……走进甘棠镇区,这样的人居环境直映眼帘。

  可是提起甘棠镇两年前的人居环境,许多居民曾经一肚子苦水:“之前西门兜的环境脏、乱、差,人多路窄、十分拥挤,旁边的护城河还常常散发臭味,傍晚散步也没有好去处。”

  据了解,西门兜是甘棠镇西门旧市场及西门桥周边地带的俗称。因西门旧市场摊点密集、管理不到位,且周边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使得西门兜垃圾乱堆、污水乱排,旧市场附近臭气熏天,蚊蝇滋生。

  2020年7月,甘棠镇组织开展“爱我甘棠、美化莲城”系列活动,抓重点、攻难点,从最难整治的西门兜问题入手,深入开展“筹资、筹智、筹治”行动,召开党员干部和乡贤恳谈会,对西门兜地段采取逐步动迁的办法,地摊归入自产自销点商户并自行过渡到西门新市场,拆除周边违建建筑,根除护城河水质的重要污染源。

  “经过改造后,街道变宽、变亮,休闲散步有了去处,极大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人居环境整治真的是一项惠民实事。”谈起现在的变化,居民们都连连称赞。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新旧市场之变映出甘棠镇环境治理的生动实践,更见证了镇党委彻底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决心。

  民生艰难处,为政发力点。近年来,甘棠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党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新路径,大力开展“党员先锋行”活动,让全体党员在垃圾分类行动中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为村民树标杆、作示范,带头进行宣传、带头集中清拆、带头化解矛盾。

  同时,甘棠镇凝聚“莲城志愿者协会”“公益事业促进会”“莲城教育基金会”“蓝天救援协会”等公益性组织力量,引进专业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力量,助力垃圾分类等工作落实落细。

  拆除沿街店面及房前屋后违章搭盖800多处、增设电动车和小轿车停车位共5000多个、建立洁净驿站98个、新植树木1000多株、整理河道480米、新修石栏杆430米、广场1500多平方米、更换路灯160盏……一系列“拆改增整”数据的背后,是甘棠镇人居环境实实在在的变化,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水清了、路宽了、居民笑了。

  此外,为进一步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甘棠镇还突出抓好机制建设,形成常态化管理。明确公安派出所、城管、环卫所等部门和镇村干部、站所干部、责任干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职责,将各片领导和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落实到每一个网格单元,实现管理由粗放向精细、局部到全面的转变,努力提升环境卫生工作水平和成效。

  “我们建立了‘五个一’长效巡查机制,每天早6时到晚8时,值班领导、值班干部、村干部、城管队员、站所人员组成5队,不分节假日、风雨无阻,上街入巷开展劝导宣传,全力整治乱摆摊和乱停车现象。”甘棠镇党委书记刘星贵说,下一步要充分调动群众共谋甘棠发展的热情与干劲,以“宜居、宜业、宜游”为建设目标,打好乡情牌,引老乡回故里、建家乡,奏响甘棠镇人居环境整治“最强音”。

  创造美丽乡村幸福生活

  一行行足迹走向乡村,一个个“政策礼包”送往田间,一项项振兴举措落地村中,让乡亲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也要让村庄越来越美。闽东大地上的美丽乡村,从未像今天这样让人情牵梦萦。

  观里村是甘棠镇的一个全国传统古村落、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闽东革命老区村。在这里既可以看到橙墙灰瓦的古民居,也可以见到新式联排的別墅和青砖铺就的“红军路”,生态宜居的富足生活让小山村焕发生机。

  “这几年村子变化很大,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泥泞的道路变成了干净平整的水泥路,房屋立面更加整洁统一,我们的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高。”观里村村民回忆道。

  近年来,观里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力推进新村建设和民房改造工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占地面积35亩的103幢连排别墅式住房,完成295幢房屋屋顶改造、立面装修和村道、改水改厕等工程建设。

  同时,观里村大力整合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红色旅游业,以村内保存完好的5座革命旧址为依托,修建了村旅游二期步道、观景台、停车场、景区标识、路灯、安防等配套设施以及日月清泉、百辟岩等景点,红色教育旅游格局初步形成。

  现在观里村实现了从老区村到“明星村”的华丽蜕变,村民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2021年,观里村人均收入2.3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8万元。

  对美丽乡村最深处的呼唤,对美好生活最真实的渴望,同样也激发着甘棠镇过洋村的村建活力。积极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幸福美丽畲族村寨,过洋村砥砺奋进。

  近年来,过洋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累计投资800多万元,大力推进乡村环境提升工程,先后完成畲族文化广场、文化长廊、路灯改造、改水改厕、农村幸福院、环境卫生整治、下水道建设及路面硬化等工程建设,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并促进民俗民风的传承与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不断拓宽村民增收门路。

  值得一提的是,过洋村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省级美丽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民族乡村振兴试点村、宁德市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福安市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建设数字乡村未来可期

  今年1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部署了“智慧绿色乡村打造行动”,明确提出以数字化应用为抓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为“十四五”时期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以数字化技术为导向、信息化平台为承载合力推进乡村建设是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升的强大助力,也是实施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更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日前,福建省公布了首批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市、区)名单,福安市榜上有名。当下,数字技术驱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春潮在甘棠镇已悄然涌动。

  今年5月,甘棠镇引进了宁德东侨开发区自主研发的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平台——“水滴分”,截至11月,系统已登记1.3万户。待该软件完善升级后,居民便可在投放垃圾后通过扫码器扫描二维码,得到一定数额的积分,积累到一定积分可定期参加线下兑换礼品活动,以此激发居民垃圾分类的热情,并通过各垃圾分类屋、垃圾亭之间积分排名促进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化。

  刘星贵表示:“下一步,甘棠镇将持续深入开展‘爱我甘棠·美化莲城’活动,按照宁德市、福安市的有关要求,不断完善垃圾处理系统及配套设施,努力实现垃圾不落地的目标,并认真谋划推进‘智慧城市’项目,不断提升人居环境管理水平,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图片由甘棠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