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乡村振兴

中国城市报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

党建引领铺底色 城中新村入画来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楠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11月21日   第 12 版)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特色风情水岸一条街坐落在通惠河畔。半壁店村党总支供图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通惠河畔党群服务中心大厅。
  王 楠摄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市四惠枢纽南路一侧的通惠河畔就成了市民、游客的观景胜地。河对岸一排排仿古建筑、特色装饰、参天大树,在五彩缤纷的光影映射下,显得婆娑多姿、引人入胜。

  跨过村和企业一起建设的“同心桥”,进入打造了通惠河风情水岸一条街的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中国城市报记者深感,这座离北京CBD金融商务区不远,有着千年历史的美丽古村,除了拥有风情水岸外,更有规划统一、风貌独特的文创园、住宅区和商业街。

  半壁店村的发展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村也是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定点学习示范村。11月中旬,半壁店村党总支、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该村在党建引领下,由过去的“老破旧”到今天美丽新家园的蝶变之路。

  

  党建赋能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半壁店村通惠河畔党群服务中心的不少党员干部从小在村里长大,从村头到村尾、从河边到森林,哪块地段适合搞餐饮、哪座园子适宜做文创,大家掰着指头就能数清。

  “我们半壁店行政村下辖5个自然村。辖区现有党员616人,分布在村子的各行各业。”党群服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参与到半壁店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家首先怀着一股浓郁的乡情和一腔豪迈的热情。

  对半壁店村党总支的党员干部而言,发展过程中的措施是否科学合理,关键要看能否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只有村民口袋先鼓起来了,市政建设经费才会逐步充裕,进而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在半壁店村及周边走访时,中国城市报记者看到许多国内知名的文创企业都已入驻,一些温泉酒店、特色餐饮也为这里的文旅产业发展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

  虽然现在半壁店村已形成高端化、个性化的文创文旅产业园区,但此前,这里曾因规划无序、管理失控、集体经济收入微薄而导致不少年轻人远离家乡、外出务工。

  “很难想象,这种现象就发生在北京朝阳经济圈周边。”有半壁店村的党员干部回忆说,“但它确实曾存在多年。当时半壁店村多以木材石材、服装食品等加工业,以及仓储物流、流动人口出租大院等低级次产业为主,企业、门店运营粗放,没有产业定位可言。村内土地亩均年收入仅为1万至5万元左右。”

  2011年半壁店村争取到新农村建设的利好政策后,开始着手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从村域发展现状和特点出发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在通惠河畔项目区,以文创传媒、大型企业总部基地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逐步成型;在西店记忆项目区,以“互联网+影视传媒”为主的跨界融合产业小镇建设不断推进;在半壁店1号项目区,以“平台+资本”运营模式为主的人文生态培育空间日益完善。此间,不少年轻人也回村参与创业就业,共享党建引领带来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九大以来,半壁店村党总支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等五方面,探索形成一批创新工作法,并积极运用到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具体实践中。

  谈到其中最具特色的做法时,不少企业家认为,当属推行“党建服务包”的举措。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半壁店村通惠河畔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深入走访,了解企业需求、探寻发展难点,精准制定帮扶措施,有效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党建提质

  强化人居环境治理

  在半壁店村街头,嬉戏的孩童、买菜的阿姨、下棋的老者,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活场景图。半壁店村村委会一位负责人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眼前一栋栋极具文化特征的建筑多是居民住宅楼,“我们希望构建区位上统一、风格上相异的社区,使辖区5个村庄在视觉效果上也体现出‘一村一品’的定位。”。

  查阅半壁店村村史资料可见,当地曾被称为“四无村”:虽是农村,但无农业;虽有农民,但无耕地;虽农转居,但无工作;虽想发展,但无空间。此外,铁路多、公路多、高压线多、征占地矛盾多等人居环境问题,也让该村老一辈党员干部在民生改革上难施拳脚。

  据了解,半壁店村属于老旧农混地区,民宅建筑老旧密集,私搭乱建、私自圈地、房前屋后堆物堆料现象严重;市政管线年久失修,堵塞问题严重,汛期道路积水、雨水倒灌,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此外,半壁店村所辖的西店村更因为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客观原因,导致2009年被列为北京市50个挂账整治督办重点村之一。

  秉承不回避、不遮掩、不推脱的工作原则,半壁店村党总支的党员干部们深入群众,什么问题急先解决什么问题,哪些矛盾深先处理哪些矛盾。靠着扎实的理论工作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他们渐渐赢得当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半壁店村村民老赵最开始也对村里搞拆迁、盖新楼的做法很反对:“过去我总觉得自家的老房子住得最舒服、用得最顺手。所以,当时村委会工作人员反复来做工作,我一直不同意。”让老赵最终改变主意的,是村委会负责人经常来跟他拉家常、谈远景、说政策。“经过深入的沟通交流后,我终于明白,幸福的居住环境不仅仅是有地方住,还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工具、优质的生态环境和长远的发展前景。”老赵说,“这也是为子孙后代谋福利啊!”

  旧貌换新颜后,各村党支部还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了人居环境和功能提升工作。例如,西水南庄平房区与中央美院师生共同打造“艺术半壁”,实现从形象美到人文美的转变;西店村修筑了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除了提供基本市政服务功能外,还增设了道路与安全数字监控中心、图书馆、瑜伽室、运动场和北京市首所村级幼儿早教培训中心。

  “一站式、一公里、一体化”的生活圈为当地村民打造了良好的品质生活样板。当中国城市报记者问及村民,党建引领下最大的提升为何时,大家纷纷表示,提升的是生活质量,是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党建融合

  推进文明新风建设

  产业基础稳固、人居环境提升后,摆在半壁店村党总支和各级村委会面前的是如何树立良好文明乡风这一课题。

  此前,由于经济相对落后,部分村民缺乏健康的精神追求,婚丧嫁娶观念落后,陈规陋习普遍存在。同时,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村民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教育、培养不够。

  随着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半壁店村党总支的党员干部们意识到在帮助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后,还要宣传新思想、促进他们养成好习惯,因为精神文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

  为了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半壁店村党总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活动载体为抓手,修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和党群服务中心,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乡风文明建设等各类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场所被北京市委组织部评为市级现场教学点;半壁村村史馆也被评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党群文化墙、家风家训文化墙正成为半壁店村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优秀载体,专供村民操办红白喜事的“喜寿堂”“怀恩堂”等场所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旧风俗飘出新味道。而村里定期开展的“美丽家庭”“美丽街巷”“美丽商户”等评选活动,更是树起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模范典型,引领了“德美、人美、心灵美”的道德风尚。值得一提的是,逢年过节,半壁店村京剧社、小车会、舞龙队等27支特色文体队伍还多次代表高碑店乡参与市、区重大赛事。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半壁店村人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

  数十年谋发展,行长路怀初心。站在新的百年赶考路上,半壁店村党总支的党员干部带领村民蓄势待发,提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整体化建设和品牌化经营,全力建成更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半壁店村,进一步推动当地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