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特色办学

中国城市报 2022年11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贵州省教育系统:

“三风”吹拂好生态 欢笑书香满校园

■李庆 王晓东 常斯云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11月07日   第 20 版)

  “我将继续扎根山区,教书育人,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守梦人!”在党的二十大“代表通道”上,二十大代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刘秀祥的一番肺腑之言令人动容,在多彩贵州大地上,更是激起了强烈反响。

  

  其实,刘秀祥的这番话,代表着贵州教育战线57万余教师的心声。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教育系统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带领下,狠抓干部作风、师德师风、学校学风“三风”建设,紧紧抓住“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契机,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

  

  “三风”吹拂,贵州教育生态空气清新、逐年向好;“三风”纯正,贵州校园内外笑容绽放、书卷芳香。

  

  干部带头风清气正

  

  干部作风怎么体现?就是一个字:干!

  

  “小心肝,大宝贝,下来做核酸了……”9月,面对突然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立即行动、主动靠前,14.8万名教师党员更是化身“大白”“小蓝”“红袖章”,在各自阵地上冲锋陷阵,坚决守护家园净土和市民安全,在疫情防控一线搭建起一个个“党员之家”“党员先锋岗”“红色堡垒”,也搭起了党和人民群众间的“连心桥”。

  

  用贵州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的话说,这一幅幅“党员同志扛物资”“党员大白展才艺”的温馨画面是贵州教育战线以党建为引领,强有力地抓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缩影。

  

  如何以“大党建”统领全局?其中,干部的作风尤为重要。

  

  贵州成立了省、市、县三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省领导联系教育工作制度;创新提出“五级书记抓党建”机制;完善了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省15所民办高校实现了党组织书记选派工作全覆盖;落实了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良好的制度之下,是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党风廉政教育。那么,如何长效开展好党的教育让干部作风持续向好呢?贵州建设了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1所、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5所、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3个;创办“贵州教育大讲堂”、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充分用好思政小课堂、网络新课堂、社会大课堂“三个联动课堂”;组建高校名师宣讲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宣讲队、大学生青年理论宣讲队并走进校园、进了课堂……专门的场所、特色的课堂、丰富多彩的教学,成为贵州校园内外最美、最具底色的那一抹红。

  

  一系列举措不断强化党的建设,持续提升干部作风,贵州教育系统呈现一派风清气正的良好风貌。

  

  传道授业做“大先生”

  

  最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内涵,立德为根本,树人是核心。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盲人教师刘芳,用一颗热诚的心照亮了身边无数的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李红波,做完第二次癌症手术,在恢复期依然执着于三尺讲台,在帮扶台江职校时还创新提出“三进三查三帮”制度,辅导贫困生,关爱留守生,实现困难学生零辍学……

  

  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是根基。贵州省出台了“强师工程”实施方案,聚焦立德树人、专业提升、骨干培养、体系建设四个方面,实施“铸魂”“提能”“薪火”“强根”“增效”“建强”六项行动,努力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还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国培计划”“特岗计划”,有力优化农村教师学科、年龄、学历等结构;健全完善问题“黑名单”制度,确保师德师风在阳光下受监督。

  

  在教师的待遇方面,贵州省实现了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全面落实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同时,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广大教师扎根一线,安心从教。

  

  源于良好的环境,贵州师德师风持续向好。鲜红的党旗下,涌现出一大批教育科研团队、先进模范、先进人物。

  

  10年间800多件善事,走访留守儿童210人次,帮扶未成年230人次,走遍605户人家……这是年逾八旬的石阡县退休教师郭定武的足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赫章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何梅,地震中17秒内让32名孩子安全撤离;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张剑辉,足迹遍布全省,指导培训了近200所乡镇及村级幼儿园,累计培训乡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园长、卫生保健人员等49158人次,指导一线乡村幼儿园教师22878人次;“蔬菜女神”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张万萍,带领农民学会科学栽培技术,持续增加收入……

  

  师者之所以崇高,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还在于放弃小我,成就大爱。

  

  近年来,不管是在脱贫攻坚一线、异地扶贫搬迁现场,还是乡村振兴前沿,总能看见带有“书生气”的佩戴党徽的教育工作者的身影,他们“主动亮证、主动担责”,成为贵州教育跨越发展的历史见证者、参与者,正是他们,日渐成就了具有青山一般坚毅、长河一样清澈的师德师风。

  

  心中有“信”志气凌云

  

  少年强,则中国强。

  

  每年“清明节”和“国家烈士纪念日”等特殊时刻,在遵义会址、猴场会议会址等地,都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学校的师生在那里缅怀革命先烈,接受心灵的洗礼。

  

  贵州省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薪火传承,关键突出一个“信”字;信仰带彩,那一定是“中国红”。

  

  贵州教育系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关键,在制度上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推进“三全育人”,为学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各地各校坚持推进红色文化融入课堂,红色剧目、小小红色讲解员、线上线下重走长征路等多种形式在贵州广大青少年中普遍开展,让红色基因引领、融入、根植青少年,坚定了他们“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与决心。

  

  不仅如此,贵州学子还在老师的悉心培育下,用实际行动书写出一张张优异的答卷:贵州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18级学生王硕,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2次、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多个奖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1项;“贵州省新时代好少年”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杨雨蝶,通过爱心义卖,筹款购买玩具和学习用品,捐赠给福利院的残疾儿童……

  

  无论走在乡间小道,还是穿梭在繁忙的城市,总能感受到来自学子们的热情和礼让;校园内外,总能体会到爱憎分明、知书达礼的贵州学子自信与活泼。教育回归自然的属性,在贵州得以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