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理论

中国城市报 2022年11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优化城市安全防控机制让城市更安全

■张修齐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11月07日   第 18 版)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城市安全风险也不断加大。对此,应全面优化城市安全防控机制,以人民安全为中心,为人民群众打造出更安全、更宜居的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

  

  强化城市安全风险防控

  

  要完善城市化战略,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我们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切实把安全发展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首先,对城市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建立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绘制“红、橙、黄、蓝”四色等级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优化互联网问卷调研、资料分析、行业部门座谈等评估方式,建立大客流监测预警和应急管控处置机制。

  

  其次,对重点人员密集场所和安全风险较高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大客流监测预警和应急管控处置机制。应坚持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发展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树立紧绷安全弦,防患于未“燃”的意识,预防城市重大安全事故。

  

  最后,明确风险管控的责任部门和单位,完善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好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下大力气解决城市重大安全风险防控短板不足,明确城市风险评估预警、联防联控、及时处置等各环节、全流程工作要求,做到责任落实无空档、监督管理无盲区。

  

  深化城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

  

  当前,应制定城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监管制度,建立动态数据库加强管理,加快提升在线安全监控能力。强化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和场所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此外,应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完善救护体系。

  

  深化城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还应具体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易燃易爆场所雷电灾害的隐患排查。加强老旧城区火灾隐患排查,督促整改私拉乱接、超负荷用电、线路短路、线路老化和影响消防车通行的障碍物等问题。二是加强地震风险普查及防控,做好防火防汛、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自建房隐患专项整治和取缔。加强城市隧道、桥梁、易积水路段等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段排查治理,保障道路安全通行条件。三是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推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经理人或楼长制,完善自我管理机制。明确电梯使用单位安全责任,督促使用、维保单位加强检测维护,保障电梯安全运行。四是加强施工前作业风险评估,强化安全管理,严禁违章违规行为,防范事故发生。五是加强广告牌、灯箱和楼房外墙附着物管理,严防倒塌和坠落事故。

  

  提升城市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

  

  影响人民群众安全的城市安全问题首先表现为治安问题。要在完善治安防控上下功夫,充分依托站巡制、驻警制、驻区制等警务机制,优化高峰警务和夜间警务模式,推动治安防控网络与城市管理网格的深度融合。紧紧盯住群众最关心的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治安、交通、环境等关系城市安全的秩序政治,突出治安问题和城市秩序问题动态排查整治长效机制,确保社会面治安秩序良好。

  

  除了健全事前的城市安全防控体系,还应健全事中、事后的城市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城市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一是健全城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应优化多部门协同预警发布和响应处置机制,推进多部门协同的城市应急救援信息共享机制。二是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救援统一预案大棋局中实现与部门预案、企业预案、社区预案的有效衔接,定期开展联合应急演习。三是完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从信息共享、会商研判和前后方指挥联动等多方面建立机制,提高应急指挥和综合救援效率。四是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加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健全“一企一档”,聚焦有限空间安全警示标志设置、作业审批执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外包作业管理等重点执法检查事项。(作者系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