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特色办学

中国城市报 2022年08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作用

全力助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吴爱芝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8月08日   第 20 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的伟大号召,北京市92所高校图书馆应在与党同心同向同行的进程中增强历史自信、使命自觉的意识,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普惠共享的文献信息服务和覆盖创新价值链的知识情报服务,构筑面向科研创新一线的知识服务体系。

  

  为高校基础研究提供文献信息与科研支撑保障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应充分发挥高水平高校院所的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高校图书馆可加大对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的文献保障力度,建设高质量、智慧化的文献资源与科研情报保障体系,实现对各类资源的全面整合与知识内容的深度挖掘,满足学校对基础学科建设的发展支持。

  

  科技创新亟待突破的问题主要是学科前沿布局,加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高校图书馆应以国家前沿科学和交叉学科为重点,就国家具有竞争优势的前瞻性、战略性基础研究领域,提供大学基础研究的未来发展态势和年度动态分析报告,助推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为北京科创重点领域技术发展提供知识情报服务

  

  美、英、德等国均以高等教育强国为基本战略,围绕科技、产业和市场制定政策规划,支持发展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提出应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永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重任。高校图书馆可结合自身高校发展,对量子科学、干细胞、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战略前沿领域,关键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领域,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领域,或城市发展、智慧城市等民生应用领域,提供知识情报服务。

  

  为规划决策提供战略情报服务。为支持高校重点学科发展,图书馆提供对标机构和赶超对象的重要学科领域、创新人才、关键技术和竞争发展态势分析等。为支持北京市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实施,提供各国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发展的基本态势、科技布局、体制机制建设、政策评价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的主阵地,高校图书馆可跟踪分析各国科技园区的国际发展动态、战略规划、重要政策、关键技术等,为推动“三城一区”协同联动和引领带动建言献策。

  

  就关键领域提供科研态势分析。针对超导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区块链、核酸和蛋白质检测、类脑、集成电路、新一代光谱等相关领域,进行国家/地区、机构、人员表现分析以及研究趋势分析,全面描绘研究领域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测科研热点与新兴主题、发现科研创新领军人才、探索产学研转化机制,对接科研战略布局需求。

  

  就关键核心技术提供知识发现服务。以科技文献资源为主体,合理、高效地汇聚融合多源异构科技信息大数据资源,与知识发现技术相结合,研究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新一代知识发现服务系统,在集成电路产研一体化研发、关键新材料“卡脖子”技术攻关等领域进行内容挖掘和数据抽取。将资源整合、知识发现、信息推送等服务融为一体,提供具有知识挖掘与数据分析功能的知识发现服务。

  

  为科研创新提供知识产权服务。高校图书馆从专利产出、专利质量、专利地域布局、专利实用价值等角度,尤其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专利竞争力分析报告;为重大科研项目提供科研全周期的知识产权信息咨询服务。图书馆积极参与所在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作提供可行性报告分析与传播平台支持等。

  

  为科创人员提供技术与平台支持

  

  人才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基础,首都高校图书馆理应为科创人员激发其创新活力、适应科学研究范式变革提供技术与平台支持。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供技术支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增强用户、资源、教学、科研等需求模块的联动开发,提供一站式知识服务-关系-管理平台。以数据管理为依托,加强机构知识库、开放研究数据、数字人文等平台建设,实现科研数据资源的有序化汇聚、结构化管理、程序化开发、系统化服务。

  

  为科研创新提供人才培养基础支撑。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中心、文化殿堂,也是育人平台,可借助现代化新技术,对科创人员线上开放科技查新服务、信息素养教育讲座、数据素养教育讲座等,向社会传递知识创新的声音和科学进步的光芒。基于差异化用户需求,提供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研究生数据素养教育、本科生信息素养教育,构筑高校图书馆线上线下一体化素养课程与服务体系。

  

  图书馆也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自身特色馆藏资源,举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科技文化等主题展览,传播文化精髓、启迪科技创新,探索具有可示范、可引领、可推广的科技创新文化育人模式,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自己的贡献。【作者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9BTQ03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