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评论

中国城市报 2022年08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为灵活就业者织密社保安全网

■潘铎印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8月08日   第 02 版)

  近日,媒体报道了一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在线钢琴陪练,一次小手术花费了万余元,让没有医保又刚毕业的她顿时捉襟见肘。更早些时候,还有新闻报道了从事外卖配送的骑手,在送单时发生交通事故,由于没有缴纳社会保险,高昂的医药费也让该骑手的家庭陷入困境。

  

  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灵活就业的需求不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超2亿人,群体十分庞大。灵活就业既满足企业弹性用工、短期用工需求,也在提升劳动者个人价值。然而,现实中,灵活就业人员由于缺乏固定、正式的用人单位,因而大多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遭遇意外时面临救济困难;同时,由于灵活就业者的流动性强,在社保参保方面存在诸多限制,许多人仍徘徊在职工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后疫情时代,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织密灵活就业者社保安全网迫在眉睫。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现如今,我国的每个城市道路上都能见到风尘仆仆的外卖配送员、每个小区都活跃着快递小哥的忙碌身影,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不仅辛苦,还面临较大安全隐患。只有为他们织密社会保障网,灵活就业的“新赛道”才更有吸引力,这也是一个更有包容性的社会保障体系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保障是劳动者工作生活的“安全绳”。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支持灵活就业作为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的重要举措”,“十四五”规划也鼓励将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作为拓宽就业渠道的途径。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让灵活就业者有保障更有尊严。去年,人社部等8部门联合制定《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要健全公平就业、劳动报酬、休息、劳动安全、社会保险制度,强化职业伤害保障,完善劳动者诉求表达机制等。各地各部门要创新权益保障方式,加快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运行,从职业伤害风险较大的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入手,选择部分省份先行先试,普遍建立职业伤害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障制度。此外,我们还要从法律层面赋予新业态劳动者在平等就业、最低工资、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权利,强化对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网覆盖,以法律形式明确灵活就业者与雇佣方劳动关系,督促企业依法用工,规范平台劳务合同。

  

  提高灵活就业者劳动保障水平。关注“2亿人灵活就业”,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精准施策,促进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促进灵活就业长期健康发展。聚焦问题短板,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为灵活就业者撑起“保护伞”、系上“安全带”,增强灵活就业者的获得感、归属感,是民之所盼,是各级政府部门政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