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

中国城市报 2022年04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城市碳中和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卫 旺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4月04日   第 12 版)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并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量,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75%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城市,这使得城市成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特别是实现碳中和的主阵地。

  碳中和意味着绿色、安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过程需要一个系统、立体、全面、综合的视角进行整体剖析与推进。因此,城市碳中和的实现路径需要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导与自下而上的自发相融的状态,形成一种高度互补的碳中和实现路径。这个路径当中自然就包括着:韧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产城融合建设、推进产业创新以及整个城市的和谐发展。从整体角度谋篇布局,构建面向未来的、系统的城市碳中和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核心模块入手,协同打造城市碳中和的坚实基础。

  制定精准务实的

  科学规划是前提

  构建系统立体的城市碳中和实施路径,需要从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的规划设计着手,重新规划城市的土地使用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绿色建筑和模块化建筑的开发融入到城市更新、对交通运输网络和城市发展的配套设施进行优化。

  同时,要通过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实现整体的城市“碳路”精细化治理。每个城市需要根据城市自身的情况,结合城市的碳排净零增长和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各个空间,制定城市碳中和的系统解决方案。这样的系统解决方案的底层支撑应该是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精准的服务能力。

  构建绿色发展的

  整体合力是基础

  一个成功的城市,首要就是在发展过程当中,能够构建绿色发展的整体合力。这就需要我们从全球城市发展的案例当中去学习社会治理以及整体创新,进行协同的绿色发展。

  要在整个国际视野扫描过程中,探索整个城市绿色与民生、创新与高质、精细与高效相互协同发展的系统框架。通过对建筑、交通、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农村、废弃物管制等系统规划,着手构建城市全生命周期碳排管理,并设计精准、科学的技术图谱和实施路径;通过市场激励的方式有效调节,辅助一定比例的行政措施,共同促使城市治理的水平与发展能级提升;通过发展低碳产业、循环经济以及绿色生态,促进城市的发展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对政府的绿色施政能力、绿色供应链、包括企业的低碳创新能力等进行组合,构建整个碳中和的支撑体系。

  锻造高效便民的运营能力是支撑

  在“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开发的视角过渡到城市“精准运营”,形成低碳、可持续的城市运营能力。构建立体的赋能体系才能从工业园区、社区、产业生态角度,为城市的净零排放形成整体的行动路径,让绿色产业在投资、布局、落地过程中得到相应的保障。将整个城市的韧性、安全、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老百姓,必须通过政策、投资、营商环境等进行立体保障。

  城市的碳中和的路径,伴随着可再生能源和碳汇等综合措施,结合着地质的高效利用、开发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通过融合、净零增长,调整整个城市的绿色发展、融合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实施大格局下城市贯彻“两山”理念发展高质量经济、整体能级的提升,构建起整个城市绿色化、融合的空间和资源高效的发展体系;在绿色制造业以及零碳工艺方面,从源头降低工业碳减排,盘活存量的产业空间,实现城市的GEP增长。

  发展立体多源的碳补机制是依托

  形成绿色发展合力可以让城市面貌得到巨大提升,可以激发城市转型新活力、构建城市发展新动能。让整个绿色竞争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作为城市绿色发展的承载力,才能在新旧动能转化之际,孵化出绿色发展新合力,共同构建绿色产业孵化的城市环境。

  要将绿色发展落实到实际的、具体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就要通过高质量的产业发展成为碳补偿的来源。城市的发展其实有大量的留白,可以从容地部署碳汇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布置城市生态廊道、绿色屏障以及城市的绿色产业集群。

  提炼创新低碳的发展模式是点睛

  形成全面的、多样性的配套,才能够构建未来和谐发展的城市生态网络,才能够为我们国家城市碳中和的转型构建绿色依托的基底,形成城市发展的新的万亿元级经济增长点。需要将整个城市的人口、产业、资源作为碳转移与承载的对象,共同推进温室气体的控制。同时,要在生产、消费和可循环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平衡,将城市的供热、用能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完善碳排放的统计、监制和精细化的核算,让推进碳中和目标更加清晰。整个城市的绿色发展需要通过普惠激励机制,并引入新标准,构建新的绿色发展的价值定位,才能够打造具有自身城市特色的实践之路。

  总之,实现城市碳中和,要有多维度的视野及实现能力,需要聚焦城市发展过程中阻碍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堵点,以及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和价值定位。通过整体的城市规划,打破产业、行业的界限,打造耦合、协同的发展路径,形成相互嵌合、环环相扣的碳补偿机制,满足生产、生活的休闲、宜居、宜业需求,将绿色像楔子一样嵌入到整个城市生态发展过程当中,避免以前各自为政、无序蔓延的城市发展畸形,将城市的“潮汐现象”以及一些边缘弱势地区,构建为可持续发展的腹地。这样一来,整个绿色经济的多样性就为城市整个功能的提升、价值的重塑以及公共空间的优化源源不断地提供发展动能。(作者系江苏省环境综合治理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