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处制作了《浙江省3岁以下婴幼儿养育成本调查问卷》,其中有一项问到:“假设政府每个月给生二孩/三孩补贴1000元(自出生后至3岁),您是否愿意生育二孩/三孩?”引起社会广泛热议。
“发钱”鼓励生娃,真的会有效果吗?地方实行育儿补贴政策,应注意哪些问题?除了育儿补贴,鼓励生育还应做好哪些功课?中国城市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多地制定育儿补贴政策
不久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也制作发布了类似的生育政策调查问卷。在生育补贴方面,海南设置的问题是“假设政府每个月给生二孩/三孩补贴500元(自出生后至3岁),您是否愿意生育二孩/三孩?”
“育儿补贴发放多少合适,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答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性别与家庭社会学研究室主任马春华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对于育儿的要求、标准不同。具体发放多少育儿补贴合适,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精确测算。
“以此次浙江省问卷中提到的1000元育儿补贴为例,就不同收入阶层而言,其意义不同。对于高收入群体,1000元的育儿补贴激励作用相对有限;对于低收入群体,1000元的育儿补贴可能是很重要的经济支持。”马春华说。
此前,已经有城市将育儿补贴政策付诸实践。
早在2013年,深圳市便开始实施“深圳儿童健康成长计划”,对本市户籍和符合《深圳市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五个配套文件的通知》(深府〔2005〕125号)规定的非本市户籍的3至6岁在园儿童,按照每生每年1500元的标准提供健康成长补贴。
2021年7月,攀枝花市发布《关于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明确对按政策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也就是说,从二孩开始,每个孩子可领取共1.8万元的补贴金。
2021年9月,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出台《临泽县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对在临泽县公立医疗机构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常住产妇一次性分别给予2000元、3000元、5000元的生育津贴;对在临泽县公立医疗机构生育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常住家庭,二孩每年发放5000元育儿补贴,三孩每年发放1万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岁。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启“发钱鼓励生娃”模式。
2021年11月25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明确,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对3周岁以下的婴幼儿家庭给予育儿津贴、托育费用补助。
时隔不久,湖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其中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完善义务教育、妇女就业、住房、生育等方面服务的保障机制,鼓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依法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吉林省也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育儿补贴制度,不断完善促进生育的配套支持措施。省级财政根据各地制度实施情况给予适当补助。黑龙江省提出,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对依法生育第二个以及以上子女的家庭应当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并适当向边境地区、革命老区倾斜。
在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看来,各地采取生育补贴的方式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人们的生育愿望,释放人们的生育潜能。同时,各地政府在提出有关政策,特别是生育补贴政策的时候,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仅要现在能兑现,也要保证能持续、长期兑现。
育儿补贴会有效果吗
“2018年,法国家庭补助局共支付了902亿欧元的福利,其中幼儿占16%,儿童和青少年占24%,家庭养老金占11%,住房占18%,团结互助金占28%。至少在抚育一名20岁以下子女的家庭,都能够享受各种家庭津贴和税费减免。受益家庭所能获取的津贴额度取决于家庭收入情况、需要抚养的子女数量及其年龄等因素。”马春华说。
不过,育儿补贴效果尚待观察。马春华介绍,法国生育率之所以能一直居于欧洲前列,除了丰厚的现金补贴外,它还配合了其他政策工具,如生育假期和公共托育体系等,至于哪种政策工具发挥的作用更大有待深入研究。
记者注意到,2021年5月发表于北大核心期刊《社会》的《现金补贴抑或托幼服务?欧洲家庭政策的生育效应探析》一文,对现金补贴与托幼服务影响生育决策构建了可行的分析框架。
上述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托幼服务对欧洲家庭是否生育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政府提供的托幼服务福利每提高一个单位,实际生育孩子的几率增加27%。与托幼服务不同,现金补贴作为政府激励生育的另一类重要政策工具,在不同模型中均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意义。
与此同时,受访专家提醒育儿补贴可能带来负面作用。“育儿补贴有固化传统性别分工的可能,它鼓励了家庭尤其是女性作为照料子女的主要责任者,影响到女性职业生涯的发展。这将进一步降低女性的生育意愿,甚至部分女性有可能为了自己的事业发展拒绝生育。”马春华说。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育儿补贴有可能在地域上造成人口出生的“马太效应”,即财政宽裕的地方,越有条件出台刺激措施,从而越是可以吸引有生育意愿的人,进而带来持续的人口红利;相反,财政吃紧的地方,无力出台相关刺激生育的措施,不可避免地,人口流失、出生率下降就将成为长期趋势。
地方应如何正确“发钱”鼓励生育?在马春华看来,如果实施育儿补贴政策,首先要考虑这项福利是普惠性质的,还是面向特定群体的。即育儿补贴是面向所有育儿家庭,还是只面向低收入水平家庭。
“如果育儿补贴是普惠性质的,一方面它涉及到政府财政可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它对于高收入群体可能起不到明显激励作用;如果育儿补贴只面向特定群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整体人口素质的提高,不利于积累未来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马春华进一步分析说。
“育儿补贴是国外鼓励支持生育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以法国为例,马春华介绍,法国家庭政策最为重要的就是提供丰厚的现金补贴。家庭补助金和税费减免是法国家庭政策的核心,支出约为法国GDP的4%,相关比重居世界前列。
如何有效鼓励生育
发钱鼓励生娃,年轻人买账吗?关于育儿补贴金,受访者反应不一。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数受访者认为,每孩每月1000元补贴难以覆盖孩子的出生检查、奶粉、营养品、尿不湿等开销,另外,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医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有受访者认为,育儿补贴本身是释放出一种信号,让想要生育二、三孩的家庭更有信心,更加积极地养育下一代。
每月补贴1000元,你愿意生二胎或三胎吗?记者注意到,有媒体在社交平台上发起的近万人参与的投票结果显示,有近九成的人明确表示“不愿意”,仅不足一成的人表示“愿意”或者“可以考虑”。
在受访专家看来,除了育儿补贴,鼓励生育政策工具包还应更丰富些。
“育儿补贴并非生育支持政策的主要方面。”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原所长、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桂新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鼓励生育最为关键的是尽快取消生育控制政策,让生育权回归家庭自主。
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提出中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要求各地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优化生育政策取得积极成效。
与此同时,王桂新认为推进性别平等也很重要。目前条件下,生育会对女性个人职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部分女性需要放弃职场发展的机会养育孩子。政府应通过出台政策提高妇女地位,尊重女性生育、就业的合法权益,创造一个使女性进出家庭和职场无制约、灵活就业有保障的良好社会环境。
马春华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女性生育功能的独特性,决定了任何鼓励生育的政策都要以性别平等为考虑前提,都不能为了鼓励生育损害女性利益,否则将很难实现鼓励生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