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城市文旅

中国城市报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花式营销能否带航司飞离寒冬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11月15日   第 15 版)

  新冠肺炎疫情下,航空公司也没能逃过花式营销。

  受 “双11”电商节带动,各行各业开始进入打折季,就连航司也不例外,均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机票产品以提振低迷的市场。

  花式营销背后,究竟是为自救的营销手段?还是“老酒新装”的套路?

  多重因素

  导致航司普遍血亏

  航空公司的“冬天”似乎比想象中的还要持久,尽管相比上年亏损有所收窄,但各大航司的业绩仍不容乐观。

  近日,各大航司陆续公布第三季度财报,包括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在内的三大航司均处于亏损状态。具体来看,中国东航三季度财报显示,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77.91亿元;同比增长3.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29.54亿元;中国国航发布的三季度报告显示,营业收入约197.94亿元,同比增长5.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35.36亿元,同比增长427.17%。

  相比前两家航司而言,南方航空净利润亏损最少,但财报也依旧不漂亮。据其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南航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269.19亿元,同比增长2.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4.31亿元。

  除三大航外,吉祥航空同样没有走出亏损阴影。据了解,吉祥航空三季度净亏损约1.5亿元,同比下降177.63%。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造成航司血亏的主要原因还是疫情对于出行和商旅的影响。”

  实际上,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疫情均对航司带来不小的冲击。国内方面,以最新一轮疫情为例,自10月17日陕西通报2例外省游客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以来,截至记者发稿前,本轮疫情已波及20多个省份。另据不完全统计,受疫情影响,包括云南、四川、江西、河北、山东等10余省(市、自治区)在内要求暂停跨省旅游业务或暂停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机票+酒店”业务也被要求暂停。

  而国际市场的阻力则来自因境外输入病例而引发的熔断。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司长韩光祖透露,今年以来,民航局累计对输入风险较高的入境国际客运航班实施了212次熔断,熔断航班475班。

  “因为油价的大幅上涨,11月的航油价格同比上涨了88%。这对航司来说是很大的成本压力。”民航新型智库专家林智杰告诉记者,除疫情影响外,持续上涨的燃油是增加航司运营成本的关键之一。

  随着燃油价格突破每吨5000元,从11月5日起,南航、东航、国航、祥鹏航空、瑞丽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发布公告恢复征收燃油附加费,这也是2019年1月份燃油附加费停止征收后,时隔两年多首次恢复征收。

  “此次恢复征收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与近期国内航空燃油价格上涨有关。”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表示,对航司来说,航线距离长短不一,但长距离航线的占比略高,平均下来单客收入将上升约16元,一定程度上减轻航油燃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

  航司的花式自救

  疫情不断反复及持续亏损的情势下,各航空公司为提升客座率绞尽脑汁频出新招。

  “深圳到海口,裸价290元,往返只要590元,比直接购买便宜了一半以上。”在深圳工作的刘先生刚刚兑换了上个月购买的“自由飞”产品,准备和女友去海南错峰度假。记者查询,海航同时段深圳到海口机票价格最低为690元,往返至少要1200元以上。

  刘先生所提及的“自由飞”产品由海南航空联合去哪儿网推出,消费者先以固定价格预先购买特定航线机票,在下一个月中可以选择任意时间,在航司开放的航班中兑换这张机票。除了加上50元机票燃油费外,不用再额外支付任何费用。如果下个月未兑换,去哪儿将自动全额退款。

  如果把去年大火的“随心飞”比作打包年卡,那么,“自由飞”更像是次卡。“现在各地还有零星疫情,随心飞这种打包年卡会因为航班取消导致出行次数变少,变相增加了旅客的单次出行成本。”去哪儿机票产品总监王广宇表示,次卡产品用不了就退属于真无损。

  同时,各大航司也并未放弃“随心飞”,而是对其进行了一定升级。山东航空推出了“山航双11”套票,该套票不限航班和乘机次数,推出的“山航魔毯3.0”售价3299元/套,从今年11月至明年6月底不限出行次数,国内航班任意选择(不含港澳台地区航班/限经济舱),山东航空还与飞猪联合首发了产品“魔豆”,每天中午12点,山东航空随机更新200个可用航段,消费者可在任意日期兑换当天或次日的机票;春秋航空推出的“想飞就飞3.0·区域版”套票,分为单人版及亲子版,用户购买后可以在有效期范围内不限次数地乘坐指定区域进出港的春秋航空国内直达航班指定座位出行;首都航空也联合飞猪、京东平台在“双11”期间推出“首惠飞”次卡产品,旅客可以200元起的价格,购买首都航空全国180余条自营航线的经济舱单程机票……

  实惠还是套路

  数据显示,2021年行业整体客座率只有79%,相比疫情前下降了约7个百分点,如何在不损失已有刚性需求旅客价格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通过扩大需求来补充客座率,是航空公司面临的重要命题,而花式营销也被视为提振市场的救命稻草。

  柏文喜说:“这类航司和平台携手发起的新型营销方式,除了能起到刺激消费者、提振市场的作用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就是以预售款的形式来挽救航企十分糟糕的现金流。”

  实际上,机票预售产品在今年前半年时间里迭代速度极快,包括之前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机票盲盒”“机票预付卡”等,本质上都属于机票预售产品。而预售类产品在市场上历来褒贬不一,同时营销的边际效益也存在递减。

  在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綦琦看来,今年推出的单次预售类产品,迎合了疫情下消费者和航司收益管理的痛点,对消费者来说更便宜、更灵活,对航司来说把预订环节提前,可以方便灵活调节舱位,引导预售客源到航班富余座位上,这对消费者和航司来说是双赢。

  那这类营销产品是否值得消费者购买呢?

  对此,受访专家持不同意见。林智杰直言:“‘自由飞’和‘随心飞’还是值得买的,特别是在目前的形势下,如果后续市场复苏,机票价格上涨,对旅客而言是划算的。”而柏文喜认为,“自由飞”“随心飞”这类产品并不适用于所有消费者,只适合对时间安排自由度较高的消费者购买或囤积。綦琦则建议,消费者不要以薅羊毛的心理像对待“随心飞”产品一样对待“自由飞”,购买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相关产品的说明是否能符合自己的需求。

  此外,进入第四季度,航司能否转忧为喜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近日,民航局发布消息称,2021年10月31日—2022年3月26日,中国民航将执行2021/2022年冬春航季航班计划。今年冬春航季,共有近200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安排客货航班计划每周101658班。国内(不含港澳台)航线航班方面,各航空公司共计划安排国内客货运航班每周93017班,同比2020/2021年冬春航季增长7.2%。

  但基于当前国内疫情零星散发的情况,加之第四季度本身就是传统淡季,有业者预测,各航司在四季度的业绩也不容乐观。

  “目前,旅行主要的限制是在于疫情防控的政策,而不是在价格上,所以单纯用价格的杠杆来撬动市场作用不会特别大。”林智杰建议,航司可以增加核酸检测快速通道,在方便旅客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刺激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