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版:案例与思考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9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山东省滨州市:

深耕“红色网格” 赋能精细治理

■中国城市报记者 杜英姿 郭文治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9月27日   第 29 版)

  滨州市文汇社区第八网格党支部组织党员、居民代表协商议事。
  滨州市委组织部供图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网格化成为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山东省滨州市聚焦城市网格这个“神经末梢”,深化思维、明确导向,做大基层治理文章,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筑牢“红色底网”、凝聚“红色力量”、释放“红色能量”,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打造城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城市治理品质大幅提升。

  系统思维 强基导向

  筑牢“红色底网”

  滨州市坚持把划网格、强组织、建阵地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织牢城市治理体系的“红色底网”,推进城市区域全覆盖,一网兜起大小事。

  “一盘棋”推进。把党建引领城市网格化治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纳入全市“7+7+N”重大项目,市委书记连续两年作为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接续推动;制定《加强党建引领城市网格化治理的实施意见》,压实市委主体责任、县市区委第一责任,抓牢街道党工委直接责任和社区党组织具体责任,县市区全部制定工作方案,下沉乡镇(街道)编制566个,全部实质性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协税护税职能。

  “一张网”统筹。聚焦破解“九龙治水”、力量分散问题,推动29个街道全部建立综合执法办公室,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坚持“1小区1网格”网格划分标准,将政法、城管、卫健等8个部门原有网格及职能,整合到1321个城市社区网格,实现社情民意一网掌握,矛盾纠纷一网调处。

  “一面旗”引领。坚持政治强网,制定《关于加强城市社区网格党支部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网格党支部建设标准、主要职责、工作机制,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党组织延伸到楼栋里,设立网格(小区)党支部1423个,划分楼宇党小组3407个,“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组织体系全面建成,6.1万名党员亮明身份、纳入网格管理;强化思想引领,坚持以党风带家风促民风,通过举办“红色微讲堂”、推进红色电影进网格、评选“红色文明榜”等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党的声音一传到底,引导居民听党话、跟党走。

  “一阵地”承载。在全覆盖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比例尺、细化颗粒度,充分利用物业服务用房、废旧仓库等闲置房屋,区分商住、单位、老旧等不同类型居民小区,通过租用、新建、合署方式,建设895处网格(小区)党群服务站,覆盖率67.8%,集合党员学习教育、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便民服务开展、居民休闲娱乐等功能,实现了组织生活有阵地、服务居民有平台、资源下沉能承载。

  集成思维 需求导向

  汇聚“红色力量”

  滨州市全面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汇聚力量、汇集资源,赋能网格做活治理、做优服务。

  高素质人员集合。选优领头羊,结合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产生“两委”班子成员1331人,净增715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865人,净增614人,35岁以下的296人净增240人,人力、能力、活力大幅跃升;鼓励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实现网格党支部对上级要求精准把握和社区党组织对网格情况真实了解的有机统一;针对重点社区,试点选派27名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社区和网格任职,提高网格党建工作水平;配强网格力量,连续两年招录社区专职工作者832人,实行“定岗网格”制度,除“全科社工”外,其他社区工作者全部常态化下沉网格;探索将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提高要求增强能力,提高待遇激发活力。

  多元主体融合。深入开展“双报到”工作,按照“就近就便、供需匹配”原则,全面摸排社区需求和报到单位资源,形成供需台账,结合社区规模调整、机关企事业单位改革、卫生城市创建小区包保等实际,重新调整“双报到”名单,792个单位由原先到社区改为进网格、进楼栋,每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公布提示;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引导居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学生课后辅导、居民心理服务等公益活动。

  专项资源聚合。将网格化服务管理经费、网格员薪酬补贴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网格党组织正常运转;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相关部门对需要网格承接的工作核拨专项经费;实行机关党组织与网格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文化、送健康等主题活动,推动资源汇集到网格,提升网格党支部服务能力和水平。

  求解思维 目标导向

  释放“红色能量”

  滨州市始终把治理成效、服务质效作为检验党建引领城市网格化治理的试金石,通过建机制、促运转,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完善协商机制,精准化解矛盾。将网格自治内容划分为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小区治理等三类问题事项,分别探索相对应的调解处理方式,做到分类应对、集约高效。针对家庭矛盾,打好“感情牌”,通过“家长里短调解队”了解情况、沟通劝解;针对邻里纠纷,打好“理性牌”,通过“向前一步”协调机制,集合业委会成员、网格员、居民代表、物业人员等听陈述、观辩论、讲感受,共同商议解决方案;针对涉及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和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打好“专业牌”,邀请社会组织、法律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红茶议事会”议事平台,提供专业建议,促进问题解决。

  搭建呼应平台,精准解决问题。研发“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强化科技支撑,实现网格事项全流程信息化。在前台,网格员通过实地走访、视频巡更等方式,利用移动终端系统上传呼叫,跟踪解决进度;在后台,制定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根据呼叫事项,分类协调相关部门通力解决。同时,信息管理系统动态分析纠纷、信访、救助等重点信息,通过调度中心模块进行任务派发,实现了网格员“事项呼叫”与指挥中心“任务派发”的双向联通,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深化“渤海红色物业”,精准优化服务。在全域范围内集中开展业主委员会组建和物业服务覆盖工作,29个街道全部建立了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物业党建联盟,明确了内设机构抓物业管理工作的责任分工;206个社区全部成立了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发动居民党员参选业委会,通过街道社区领办公益性物业服务企业、引入国有物业服务企业、专业性社会组织等提供物业服务,业委会组建率、物业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70%、87%。该市试点“阳光透明酬金制”,在预收的物业服务资金中提取酬金支付给物业企业,其余部分全部用于业主大会通过的年度重点计划,并对每月花费、结余进行公示。滨州市制定《物业服务企业服务质量监督考核评价指导意见》,突出网格党支部监督协调作用,与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构成新的三方治理架构,避免了过去物业与业委会“针尖对麦芒”或“一个鼻孔出气”的两个极端,形成了网格内全新的三方治理架构,维护了业主利益,促进了网格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