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党建动态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8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四川省攀枝花市:

打造有人情味的城乡接合部新型社区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郭文治 李静雯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8月30日   第 21 版)

  四川省攀枝花市总人口121.22万,城镇化率69.57%,共有49个乡镇(街道)、336个村(社区),其中42个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近年来,攀枝花市聚焦城乡接合部新型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党建引领、做实惠民服务,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更可持续。

  突出“红色引领”聚活力

  针对城乡接合部新型社区党建工作薄弱、组织建设滞后、干部队伍力量不强等问题,攀枝花市聚力建队伍、优结构、强基础,不断提升新型社区党组织组织力。

  配强治理骨干。积极推行新型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制度,覆盖率达100%,为42个社区配备专(兼)职“社治委员”各1名,大力推动国有企业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接收社会化移交党员人数较多的社区担任党组织副书记,要求新型社区党组织书记每月开展一次全覆盖社情民意巡访,强化能人治社。

  做优区域党建。探索建立主城区“1个新型社区+1个市级部门+N个县(区)级部门”的包联机制,全力推动园区管委会机关、国有大型企业党支部和党员到落地新型社区报到并进行“结对共建”,推动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每季度到新型社区现场接访,整合资源力量参与社区治理,解决治理难题。

  推行“红色物业”。统筹推进新型社区物业管理区域、行业协会、企业党组织建设,设立党员示范岗、先锋岗;依托物业行业综合党委、党建联盟建立物业企业信用管理、优质企业3A评定、物业服务“红黑榜”等制度,引导物业企业实施党员“双优先”(聘用优先、提拔优先)行动,规范管理行业。

  推行“三化治理”增效力

  攀枝花市针对城乡接合部新型社区的历史沿革、产业发展、居民类型等特征,分类施策重点治理,积极化解新型社区治理顽疾,实现治理精细化、差别化。

  治安维稳管理网格化。在人员复杂、治安维稳任务重的新型社区,实行全科网格化管理,紧盯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特殊群体、重点地段,统一赋予网格员履行政策法规宣传、居民事务代办、矛盾纠纷排查、事件信息上报、社区小区议事等9大项具体职责,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遗留问题解决模式化。在改制企业、村改居等遗留问题较多的社区,推行居民点题、支部议题、专人答题、公开亮题、群体阅题的“五步议事法”模式,由社区党组织牵线搭桥,组织县(区)主管部门、有关涉事主体单位、群众代表等开展民主议事协商,做到大小事情认真办、能办事情马上办、疑难事情尽力办、一切事情依法办,化解遗留问题。

  特殊人群关爱亲情化。在戒毒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较为集中的社区,统一建立社区康复工作站,由具有医疗、教育、心理健康服务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员入驻工作站,帮助他们尽快矫正康复,重新融入社会。

  补齐“短板弱项”添动力

  攀枝花市针对城乡接合部新型社区居民生产与生活设施混杂、条件落后,医院、学校、文化体育设施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聚力在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上下深水、出实招,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扎实推进34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投入资金1.52亿元,为居民小区合理化安装智慧门禁系统、加装电梯、靓化道路、恢复小区绿化、规划设置停车位等,促进社区居住品质提升。

  增强服务配套功能。大力实施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补短板工程,全面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32平方米,超过省定标准2平方米;推进教育、医疗、公共卫生防疫等综合服务设施提能升级,建设“15分钟服务圈”,让教育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提高服务供给水平。广泛开展“携手圆梦、为爱出发”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小区活动,结合居民群众所需制定每月志愿服务活动主题,推行积分兑换、时间银行制度;政府购买服务重点向新型社区投入,引进社会组织入驻社区(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孵化贴近居民需求的社会组织承接居民服务,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微心愿”900余个,让社区成为充满人情味的温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