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产城融合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8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多地政策加码大练“氢”功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8月30日   第 13 版)

  近日,中国石化重庆首座加氢站——半山环道综合加能站建成。该站是国内首座应用储氢井技术的加氢站,日供氢能力1000公斤,将为重庆首批氢能示范公交车和市内物流车提供加氢服务,助力重庆氢能产业发展。
  中国城市报记者 全亚军 通讯员 高国雪摄

  “双碳”目标下,被视为“下一个锂电”的氢能行业正按下发展加速键。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8月以来,北京、河北、上海、广东等省市相继发布相关政策或规划,鼓励氢能产业深化落地。

  受各地政策发布的影响,A股市场氢能源板块也持续走强,不少上市公司“沾氢即涨”。来自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氢能源板块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49.62%,8月以来涨幅达15.99%。

  氢能成京津冀“十四五”

  产业协同发展突破口

  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2023年前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力争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

  随后,《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出炉,在这份“路线图”中,北京不仅聚焦自身,而且要“构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其中,氢能源利用成为了三地产业协同合作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具体来看,各地分工明确:北京聚焦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终端应用,推进氢燃料电池堆和高端整车制造;支持天津发展储氢材料设备、加氢站成套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支持河北发展风能制氢、工业副产氢,加强氢能供给,研发高压车载储氢系统、高压气态和低温液态氢储运技术及管道输氢特种材料,壮大储氢上游环节。

  “‘十四五’是氢能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广的重要窗口期,处于初级阶段的氢能产业目前多以区域性的小规模应用为主,同时也在为大范围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向记者表示。

  祁海珅分析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氢能技术上有先发优势。同时,河北和天津协同产业孵化,传统产业升级和能源消费转型的任务也比较重,尤其是在钢铁冶炼等工业领域的改造升级,需要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减排降耗型技术应用。

  事实上,在北京发布政策之前,《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提出,到2025年,培育国内先进的企业10—15家,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500亿元。此外,河北还欲以雄安新区为核心打造氢能产业研发创新高地。

  除了京津冀地区外,山东、浙江、福建等多省也发布了相关实施方案或规划。

  “毕竟氢能是一种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能源,也可以说是未来的‘终极能源’。”祁海珅说。

  中信证券研报提到,目前各地方氢能产业规划或政策陆续落地,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催化剂,同时国产化推进和技术进步也带动了产业链成本不断下降,氢能产业化正在加速推进,市场规模扩张在即,行业实现盈利也为期不远。

  超三分之一央企入局

  2025年产业产值或达万亿元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将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巨大的市场蛋糕也引得企业纷纷关注布局。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氢能企业注册数量为339家,同比增长89%,呈现飞速增长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民营企业争先恐后进入赛道的同时,大型央企也纷纷跟进。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上半年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超过1/3的央企已经在进行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布局,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成果。

  中信证券认为,未来在政策推动、央企加入、关键材料国产化以及技术迭代的推动下,氢能产业链降本和市场规模扩大有望形成正向循环,产业化可期。

  需要指出的是,在资本市场范围内,尽管氢能源板块跟着受益,但部分上市公司主动“降温”,相继发布公告,对氢能源业务情况进行风险提示。

  多城“发红包”补贴加氢站

  业内:降低加氢站投资成本

  据悉,氢能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氢能制备,中游氢能储存运输,下游氢燃料电池及氢能源燃料电池应用等多个环节。

  尽管相关企业正在苦练“氢”功,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氢能源相关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不少难题。

  业内一致认为,眼下制氢环节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卡脖子”问题出现在中游环节的储氢、运氢上。

  “加氢站和下游的应用端体量小和数量少,匹配不均衡,造成氢能供需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祁海珅分析称,氢气主要以高压气态、低温液态等方式存储和运输,这种危化品的属性也制约着“制氢加氢一体化”发展,这是目前客观存在的不足,但也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目前加氢站的投资成本是普通加油站的5倍以上。如何促进加氢站投资成本降低是当务之急。”祁海珅说。

  记者梳理发现,为了解决加氢站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各地目前采取的做法仍是直接“发红包”。

  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对新建、改建、扩建日加氢能力不低于500千克的70MPa加氢站、符合条件的“制氢—加氢”示范一体站,按建设实际投资(不含土地费用)的30%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浙江省金华市对新建运营的加氢站设施,按设备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对建成运营的加氢站按加氢量给予一定补助。对完成接入产业链预警机制平台的工业企业,给予每家0.5万元的补助,每年下拨一定平台运维经费。

  祁海珅预判认为,参照十多年来的新能源电动车成本下降包括锂电池技术提升,以及光伏产业降成本提效率、进而平价上网的发展经验,国家补贴政策的加持再配合上市场化的路径,可望促使氢能源系统使用成本以每年20%—30%速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