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评论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5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规范城市色彩,彰显品质提升内涵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5月03日   第 02 版)

  色彩是城市的第一道风景线。每一座城市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颜色,经过时间的沉淀、历史的打磨和文化的洗涤,散发并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人文特质和精神价值。法国巴黎优雅的米色调、瑞典斯德哥尔摩柔和的暖色调、摩洛哥舍夫沙万静谧的蓝色调……这些城市的色彩仿佛在向每一位造访者讲述着悠远的故事,让城市散发出令人心醉的魅力。

  如果说城市的自然禀赋与文化传统提供了城市色彩特定的生长土壤,那么,社会发展变迁则赋予了城市色彩鲜明的时代印记,对地方城市色彩特征具有决定性影响。

  遗憾的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脚步加快,城乡空间急剧扩张,有的城市忽略了城市色彩规划与设计,引发城市个性趋同、面孔雷同、色彩滥用、历史文脉断裂等问题;庆幸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色彩整改”的队列,通过色彩引导促进城市风貌有机更新。

  如今,我国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已经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这意味着开启了城市品质提升的新阶段。“十四五”规划指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这其中,推行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成为重要一环。

  用色彩语言为城市叙事,借色彩魅力助品质提升。江苏省苏州市为体现独特的水乡意境,于黑白色中坚守文化骨骼;浙江省杭州市延续“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感,将色调定格为“一卷江南水墨画”;四川省成都市为展现休闲从容个性,结合阴雨气候特点以复合灰定义历史文化名城韵味;山东省济南市则根据人文地理风貌,营造“素城彩市”结构特色……众多城市选择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构建山、水、建筑、气候、人文相融的格局,在此框架下赋予色彩深度内涵,并借此展现城市风貌和个性,相映成趣。

  然而,城市色彩的规划与设计面对的是复杂的城市肌体,尤其是对于我国城市来说,大多具有超千年的建成史,特别需要谨慎的态度、渐进的方式以及对历史文化足够的尊重和对城市色彩深刻的认识。回顾一些城市的探索实践,其中不乏管理者简单从自身偏好出发,搞“一刀切”“一言堂”,对城市简单涂色;复制所谓的标杆城市的色彩方案,从色彩倾向到色彩体系,甚至思路理念都力求和标杆城市接近,毫无城市个性特点;原本已经完成了城市色彩规划,但因城市管理者更迭,建设目标改弦更张……归根结底是对城市缺乏责任心、对文化不够尊重、对色彩认知不够。城市色彩的价值是什么?是一个改变城市面貌的工具?还是表达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助力城市品质提升的途径?这值得每一座城市深思。

  当前,我国一、二线城市大都已经完成了总体城市色彩规划,未来该如何推进城市色彩工作?结合专家建议,理论层面上,应在前期优秀城市色彩规划成果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城市色彩的发展趋势,探寻城市发展与城市色彩之间的互动规律,形成持续性的城市色彩发展趋势研究,指导更多城市色彩相关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实践层面上,应该继续深化落实优秀规划方案,逐个完成重点片区直至重点地段的城市色彩设计,为城市色彩规划成果的落地应用提供精细化和系统化的设计支持。也就是说,需要兼顾城市发展的历史性、动态性和长期性。

  必须承认的是,只有具备足够文化自信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城市,才能有效搭建平台、虚心让渡城市色彩的话语权于市民、坦诚接受专业人士的意见建议,在利益相关方充分的互动交流中形成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具有广泛说服力、真正彰显城市个性和形象的规划和设计方案。显然,这种对城市“调色”的过程,是谋求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的过程,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一项亟需深化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