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组织力是基层党支部生命力的具体体现,是战斗力的力量源泉。近年来,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党工委主动适应超大城市发展特点和基层社会深刻变化,坚持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指引,以“为群众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为目标,率先探索“组织力工程”,把党建引领、以人为本、精细治理贯穿社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锻造坚强有力的社区党组织,进而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发动起来、把资源整合起来、把民心凝聚起来,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操心事、揪心事和烦心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组织创新为重点,建强基层一线战斗堡垒
临汾路街道党工委围绕组织力建设,因时制宜创新组织设置,严密组织体系,打通城市社区建设的“神经末梢”,以党的组织和力量保障及推动各项政策、任务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推动再组织化,织密社区组织体系。突破“三三制”党建模式,根据居民就业、交友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特点,以“业缘”“趣缘”为纽带,探索建立睦邻型、区域型、服务型党组织,做到有党员就有组织、有组织就有活动、有活动就有成效。目前,依托“地缘”“业缘”“趣缘”分别建立党组织688、51、187个,极大提高了社区党员再组织化程度,4600个党员家庭自愿亮出身份,形成平安巡逻、清洁家园、交通文明、垃圾分类、医护康养等9大志愿者团队,提供365天不间断服务。
围绕主责主业,创新机关党组织设置。按照街道“三公”职能,成立新的机关党总支,下设“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3个党支部,促进机关党员、干部围绕中心工作,立足本职岗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快提升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的效能和水平,形成24小时全天候“日常巡查、快速联勤、联动处置”响应模式,居民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在全区位列前茅。
落实重点任务,扩大组织和工作覆盖。通过设立“物业服务企业党建联盟”,以组建“党的工作小组”“联合党小组”及派遣“党建指导员”等形式,聚力打造“红色家园”治理模式。街道探索设立加装电梯临时党支部,选派机关科级党员干部担任支部书记,加强各方面力量协调,针对性推出解决居民顾虑的方案,顺利推动17个居民区56台电梯批量加装。
以民情日志为牵引,织牢联系群众的情感纽带
临汾路街道党工委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到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结合大调研和民情“五线谱”,推行“民情日志”信息系统,让社区工作更广泛地建立在民意基础之上,同时更好地在多元社会下集聚群众的智慧和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在大走访中拉近距离、增进感情。明确要求机关党员干部每周至少走访1户居民家庭,居民区党员干部和社工每天走访联系居民家庭不少于5户,做实“十必访”活动,在与居民面对面、手拉手的走访中,增进与群众的距离和感情,同时通过信息录入、数据更新、过程全记录,全面收集汇总社情民意,为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大数据中摸清情况、切准需求。发挥居民区党组织直连一线、直面群众的优势,推行并建立“一居一库”,全面掌握底数情况,构建起囊括居民基本信息、受助情况、走访记录、参与治理等关键信息的社区民情“数据中心”,覆盖临汾路街道3万多户家庭、近9万人口,整合了125类身份标签、101类服务标签、14类管理标签,形成了一个集成189万余条信息的“数据湖”,掌握好社区个性的、共性的和高频的需求意见,推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回应诉求问题1702件。
在大服务中聚焦用力、精准发力。依托大走访和大数据,街道党工委每年围绕群众需求和中心工作,梳理服务和管理项目清单,靠实责任、整合资源,有效解决了“违法搭建拆除”“停车占道问题”“共用设施问题”“悬空老人心愿”等群众普遍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服务标签的查询统计,更加精准显示每位帮扶对象享受的现金、实物、服务等的累积量,让党组织帮扶工作更加精准到位。
以党建联建为机制,强化区域互联互动互补
临汾路街道党工委注重发挥区域化党建作用,强化对城市社区中各方面资源力量包括驻区单位、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的动员、统筹和整合,为我所用、用其所长,扩大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渠道路径,共同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发展。
统筹驻区力量服务地区发展。坚持以区域化党建为平台机制,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探索实施“问题、资源、项目清单制”和“契约制”“积分制”,推动“临汾共享+”项目常态化开展,41家驻区单位向社区开放五大类20种84项资源,773个区域单位和沿街门店与街道签订“门责制”,维护社区安全运行和安定有序。
发挥群团力量特殊功能优势。在居民小区探索组建自由职业者工会组织和职工服务站、在街区探索建立“户外职工驿站”,“妇女议事会”平台,吸纳318名妇女代表、1436名妇女担任楼组长,建成8个“青春社区”和2个“青年中心”,大力培育“临二代”“临三代”,群团组织成为创新社区治理、团结凝聚社会的重要推力。
动员自治力量参与家园建设。坚持在党组织领导下,做强“居民自治议事会”“三会一代理”“1+5+X”等协商议事平台,吸纳党员代表、业主代表、妇女代表、青年代表、团队负责人等各类代表参与,进入平安调解、物业环境、民生服务、群团工作、文体活动专业委员会,推进“有事好商量”的自治实践,使资源、财力、物力投入到群众关心关切的工程项目上,387处违法建筑主动拆除,7649处楼道堆物自行清理,219位“悬空”老人心愿得到满足。街道党工委通过物业党建联建,实现业委会组建率等“五个百分百”,解决了10个“迷你小区”无人管理的难题。
以智慧应用为抓手,提升社区治理精细水平
临汾路街道党工委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推进全景式“社区大脑”建设,向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迈进,开拓智慧应用场景,助力社区党组织运用先进手段,更加智慧高效地开展工作。
融入一网统管。立足“街道—街区—居民区—微网格”,搭建“1+4+20+127”四级党建工作架构,推进“一网统管”与网格党建全面对接连通;坚持“一口汇集、一口派单、一口督办”,整合党的建设、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社会参与5大领域数据、18个目录,以党建促融合强统筹,推动773个沿街商铺、单位等“一店一档”分类管理,拓宽9大问题发现渠道,实现需求在一线发现、力量在一线整合、难题在一线破解。
赋能数字防疫。面对防疫工作面广、量大、多变的特征,街道党工委依托“社区大脑”和“民情日志”,联合同济大学智慧城市研究所开发“智慧临小二”应用系统,整合口罩预约、回沪登记、健康打卡、社区关爱、志愿服务等多项功能,实现了回沪人员非接触登记、隔离人员信息一键填报、统计报表1秒生成、数据信息实时掌握,成为居民区党组织和社区干部组织战疫的有力武器。
助力前端治理。“智慧临小二”的开发推出,增添了社区开展“不见面”防疫的方式和手段。全街道以1912个楼组为阵地,由各居民区党组织通过“约走访”“约空间”“要留言”“要投票”等功能,使居民随时知晓社务、预约活动、发表意见,并可自主选择干部上门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疫情期间,街道通过设立“协商宝”,让居民足不出户对加装电梯进行协商并投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以能力建设为基础,打造坚强有力干部队伍
社区工作成效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干部精气神和实际能力。临汾路街道以提升素养为重点,坚持思想教育、实务训练相结合,激励干部立足人民城市、投身伟大时代,引导干部脚踏实地、担当作为,全身心投入社区急难险重任务中。
把思想引领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学习教育为重点,抓好街道党工委中心组学习,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谈心谈话制度,推动班子成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好模范带动作用。
在增强本领上下功夫。大力推进“班长工程”,依托“书记沙龙”“老书记工作室”开展学习教育、经验交流、实务培训、政策辅导等,同步孵化“社区治理辩论赛”“书记Ted演讲”“微治理论坛”等品牌项目,增强实践运用和实操本领。
重一线火线历练作风。推动机关干部到居民区、关键岗位、重点领域交流挂职,在重大任务中历练干部,在治理一线磨砺干部,在为民服务中考验干部,培养造就一支敢于攻坚、能打硬仗的基层队伍。(图片由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党工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