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家乡,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目前正在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范市。
1998年7月,广安撤地设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居民小区1819个,小区常住人口109万。然而,广安撤地设市历史短、基础差、起点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商品房小区、集中安置小区、老旧小区等多种类型小区并存,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挑战,需要采取针对性更强的个性化治理措施。由此,广安市树立“社区治理重点在小区”的理念,坚持分类调研、精准施策,探索“6543”小区分类治理工作法,在四川省率先开展小区分类治理试点,大力实施“金广安·红物业”行动,着力把居民小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精准划分“六种类型”推动小区治理精细化
随着城市化带来各种复杂衍生问题,社会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各类治理难题错综复杂,需要树立精准化思维、落实精细化措施。广安市在前期反复调研摸排基础上,根据居民小区的产权性质、历史沿革、人口结构、居住形态等,将全市小区分为6大类别进行精细化治理。
商品房小区治理以和谐宜居为治理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物业、业委会规范化建设为主线,发挥业委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完善物业共建联建机制,开展网上居务公开、自治议题征集,拓宽参与社区治理途径。
老旧小区治理以改造提质为治理目标,坚持党建引领改观小区面貌、改善房屋功能、改造基础设施、改优居住环境为主线,让小区居民感受到治理带来的变化。
集中安置小区治理以睦邻友善为治理目标,坚持党建引领“意见领袖”居民自治为主线,鼓励有影响力的群众骨干担任居委会或业委会成员开展群众工作,发挥居民亲缘纽带作用,制定居民公约,化解拆迁矛盾,改变生活陋习,提高文明素养。
商住混合小区治理以多元共治为治理目标,坚持党建引领执法部门联动、搭建小区自治组织议事协调机制为主线,建立商圈经营公约,规范商户经营行为,加强安全管理,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治理机制。
城乡接合部小区治理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治理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划定治理边界、加强治安防控、关注特殊群体、补齐服务短板为主线,在农村和城市交叉重叠区开展“新市民党建”,优化组织体系,建立权责清单,加强公共设施配套,开展治理能力培训,让治理的薄弱区变成城市发展的潜力区。
单位家属院小区治理以示范率带为治理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单位党建、小区党建联建共建为主线,整合单位治理资源,组织单位党组织、党员到小区开展“双报到”活动,引导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在小区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回应群众“五大关切”扩大小区治理参与面
回应群众期盼,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安市牢固树立“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价值坐标,坚持治理奔着问题去、服务跟着群众走,切实解决居民群众的焦点之问、切肤之痛、燃眉之急。
解决房产证办理难问题。实施小区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及时解决33个楼盘房产证延迟办理问题,办好家门口的操心事、烦心事,让群众看到成效、得到实惠、感受到治理变化。
解决物业服务质量不高问题。开展广安物业管理地方立法工作,制定《物业服务质量等级标准》,出台《前期物业费管理办法》,建立物业企业“红黑榜”和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在社区成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对63家考核结果差、业主满意度低的物业企业开展专项整治,3家物业企业受到信用诚信扣分处理。
解决业委会缺乏监督问题。建立业委会信息公开、公共议事、自治管理、财务审计公示等制度,试点运行广安市业主决策电子投票信息系统,完善党组织引领下业委会纠错和退出机制,开展“优秀业委会”评选活动,探索将业委会成员的违规行为纳入个人征信体系,开展业委会违规履职等整治。
解决住宅设施老旧问题。出台《广安市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27个,完善115个老旧小区供气、供水设施,改造17个老旧小区下水道和化粪池,清掏散居楼栋或老旧小区化粪池、污水管200个,编印《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实施指南》,支持有条件小区(楼栋)增设电梯,切实提高群众居住品质。
解决居住环境脏乱差问题。大力推行“街长制”“门长制”,加快“智慧城管”平台建设,累计投资4.5亿元启动37条道路的风貌改造工作,整治背街小巷300余条;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规范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排查整治私拉乱扯电线、违规占用消防通道、擅自乱搭乱建、破坏临街房屋外貌、住改商等行为,对小区及周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监管。
集结优化“四类资源”提升小区治理协同性
小区治理涉及动体制、动权力、动资金、动利益问题,需要从更高层面建立统一指挥、协调各方、有序推进的机制。广安市整合优化党建资源、部门资源、社会资源、执法资源,以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经费、项目、人员力量,凝聚一盘棋抓治理的强大合力。
党建资源下沉小区。健全在职党员参与小区志愿服务机制,探索“时间银行”“绿色账户”等志愿服务项目;注重从优秀物业企业负责人中推荐“两代表一委员”,民营物业企业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企业管理费列支,不超过职工年度工资薪金总额1%的部分,据实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民营物业企业党员缴纳党费,由上一级具有党费留存权限的党组织或组织部门全额返还给企业,用于开展党建工作;对民营物业企业单独新建党组织的,按5000元的标准一次性补助党建工作启动经费。
部门资源下沉小区。住建、财政、政法、国资、公安等27个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标准、指导行业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响应基层呼声,推动人财物和权责利下沉小区,共同研究居民小区治理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跨层级的重要事项;建立“县级领导+主管单位”定点推进机制,每个示范小区确定1个部门牵头负责,1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定点联系、蹲点指导。
社会资源下沉小区。建立服务需求、服务资源、服务项目,主城区首批41个社区与28家社会组织“红色联姻”,推动社会组织入驻社区承接公共服务项目,逐步实现党组织联建、资源共享、服务共沉,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小区治理。
执法资源下沉小区。实施城市提质工程,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小区收集问题、街道乡镇吹哨、部门单位报到、协同联合处理”问题解决机制,将城管、住建、公安等部门的执法力量向一线倾斜,推动问题发现在小区、情况处置在小区、服务保障在小区。
突出党建“三项引领”增强小区治理组织力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广安市注重发挥党的组织优势,让小区党支部成为主心骨,让党员成为领头羊,让各方力量成为生力军,形成治理大联动格局。
推行“党支部+双报到”。创新小区党支部设置方式,推动符合条件的居民小区单独组建党组织,实现居民小区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在组织架构上初步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联动体系;明确小区党组织隶属社区党委管理,新成立的小区党组织一次性补助5000元党建工作经费。全市在小区成立党员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2748个、党员示范岗1660个、党员责任区3156个,2.2万余名在职党员常态化参与疫情防控和社区治理,深度参与小区治理、服务小区发展,打通了城市基层治理最末端。
推行“党支部+红色业委会”。把党组织的领导全面植入小区业主管理规约、业主大会(业委会)议事规则,推动小区党组织书记或成员通过法定程序担任业委会主任或成员,支持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委会成员;注重在业委会中发展党员,支持党员业主积极参选,逐步提高业委会成员中的党员比例,力争年内全市各小区业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占50%以上。
推行“党支部+红色物业企业”。依托市县住建部门成立物业行业综合党委,职能部门依据工作分工认真履职,调动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等组织多元参与,小区治理由以前的“多头管理”变为“综合治理”,治理机制更加顺畅;引导物业企业优先招聘党员职工,提升物业企业的党员比例;物业企业有50人以上职工的通过发展党员或招聘党员职工,确保企业有党员;物业企业党组织由企业注册地或服务项目地社区党委批复成立,接受物业行业党委、社区党委的领导和指导;开展物业服务“质价不符”、违规履职等整治,为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小区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