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案例与思考

中国城市报 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打造区域党建共同体 开拓基层治理新格局

■于洪生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10月26日   第 24 版)

  近日,笔者接触到各地城市基层党建许多案例材料,都是基于区域内共同愿景和需求,把党组织整合起来组成党建联合体,通过互联互动、融合共享,实现组织优势、服务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比如,邻里党建、“毗邻党建”、融合党建、全域党建等。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1+X”近邻党建也属于此类。我把这些党建新形态称为“区域党建共同体”,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党组织的联建新形态,促进区域党建工作的全面整合,实现区域内党建工作的统筹发展、齐头并进,实现组织建设、社会治理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机结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前,在共同体意识还比较薄弱的状态下,怎样促进社区共同体建设?答案只能是以党建引领来促进。区域共同体建设需要考虑区域之间的差异,立足各地各社区的实际,创造出符合当地工作生活习惯的推进模式。在起步阶段,党建引领至关重要,通过党组织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这就需要城市党组织以区域党建共同体的形式,将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有机融合起来,将区域内的各类组织纳入共同体建设中,立足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动社区治理由“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在区域党建共同体内,各党组织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活动,聚焦联建共管,找准党建与基层治理结合点,把工作重心放在建机制、聚合力、促发展上,实现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无缝对接”。

  永春县通过规范“社区大党委制”,采取“1个社区党委+X个党支部”“1个党群服务中心+X个固定站点”的组织形态,建立起一种新的机制——“1个联席会议制度+X个工作机制”,从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常态化开展,进一步营造“邻里守望、互助互爱、平安幸福”的氛围。

  这种成长中的区域党建共同体,打破了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循环,推进党建帮忙解决区域社会矛盾和问题,在经常性的交流和融通中,不断促进对群众思想情绪的了解,从而疏通民意、化解矛盾。同时,各级党组织联合起来打集团战、攻坚战,较容易形成整体优势,办成许多过去不敢想、办不了的难事,以党建新格局开拓社会治理工作的新局面。(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