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全域党建·厦门

中国城市报 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思明区:“近邻”引领 打开基层治理新天地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10月26日   第 21 版)

  思明区筼筜街道宝嘉誉峰小区党支部开展认领小区志愿服务岗位活动。

  龙岩有古田,厦门有深田。作为“近邻党建”的发源地,厦门市思明区积极弘扬“远亲不如近邻”理念,深化“近邻党建”内涵机制,积极实践“近邻”模式,成功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思明实践样本。

  把握三组关系

  推动“近邻”共建共享

  思明区以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就地就近的融合共建、联动共治、资源共享为目标,调动整合各方面力量,营造“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有呼必有应、邻里一家亲”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是促进居民关系从“陌生”到“熟悉”。推动单位党组织到社区和在职党员到小区“双报到”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引导群众走出家门,参与公共事务,开展互帮互助。全区共有1362个党组织、1.1万余名党员到社区、小区开展“双报到”。新冠肺炎疫情以来,1638名小区党员先锋带头,发动732个小区物业共同参与,组建387支“暖心帮帮团”等志愿服务队,弘扬了邻里守望精神,强化了小区联防联控合力。

  二是促进党群联系从“隔阂”到“认同”。推广开元街道“千户访百事帮万家和”、厦港街道“穿针引线”等群众工作法,通过社区工作者走家串户、组织活动,让党组织还原为群众的自家人、好邻居,从“自弹自唱”变“鱼水情深”。全区通过“千户访”机制收集居民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民情清单3.9万余条,组建42支由党员带头的“百事帮”服务队伍,搭建36个由社区党组织、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等多方力量组成的“万家和”纠纷调解平台,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赢得了群众对组织的信任和认同。

  三是促进组织联系从“松散”到“紧密”。完善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联席议事机制,充分调动成员单位、共建单位、社会化力量等资源,加强条块衔接,构建党建“大家庭”,解决社区“找米下锅”问题。全区共开展项目双向认领7000余个,协调各方资源为群众解决困难问题2100件。10个街道全部建成党群服务中心,1400多家驻区单位轮值驻点服务,把民生事项放到群众“家门口”就近办理,实现力量下沉,织密了“近邻”服务网络。

  管好四类小区

  激发“近邻”治理活力

  思明区细分老城街巷、高端住宅、拆迁安置、职工宿舍等不同类别,采取针对性措施,探索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多元化模式。

  一是对老城街巷小区,深挖“近邻”文化脉络,推选574名街巷长、楼栋长,深化党群互助,凝结邻里亲情,推动居民自治。如中华街道仁安社区建立5个小巷党支部,宣传辖内历史名人的邻里故事,组织党员“走几步进家入户,喊一声随叫随到”,让支部建在“巷里”、工作做在“邻里”、活动办在“门里”。

  二是对高端住宅小区,理顺党支部、物业公司、业委会关系,以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如筼筜街道宝嘉誉峰小区建立“居民点单、支部接单”模式,利用在职党员资源引入“你点我检”食品安全检测室、“书来也”自助借书机等定制服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三是对拆迁安置小区,从解决居民之间不同利益诉求着手,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57支,运用身边人调解身边事。如嘉莲街道盘龙小区吸纳70余名退休党员居民组成“红色调解队”,在各楼道张贴“党员调解二维码”,调解邻里、家庭、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纠纷,实现定纷止争、邻里和美。

  四是对职工宿舍小区,充分发挥职工所在的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资源优势,引入共建单位、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等力量,服务小区及周边居民,促进新老居民和睦相处。如鹭江街道大同雅苑小区协调市属国企夏商集团,拆除小区破旧铁皮屋,改造成一千坪小广场,为居民文化交流提供公共空间,画好邻里同心圆。

  深化五项措施

  理顺“近邻”运行机制

  思明区率先制定下发《关于深化“近邻”模式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从目标任务、组织覆盖、工作机制及保障体系等方面提供制度性规范,完善社区、小区“微治理”常态化运行模式。

  一是组织融合共建。因地制宜,把支部建在小区里、小巷里、楼道里,拓展“近邻”组织覆盖,把党组织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推动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双向培养、交叉任职”,打造“红色业委会”,确保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引领地位。全区766个小区实现党支部100%覆盖,其中331个是“红色业委会”。如筼筜街道安平里小区构建“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户”联动格局,引领楼道居民共建共治,促进楼上楼下、左邻右舍关系更密切、氛围更和谐。

  二是党群协商议事。推行“两议两评两公开”工作法,由社区、小区党组织牵头,搭建厝边议事厅、小区治理理事会、邻里自治小组等协商议事平台,吸纳物业、业委会、“双报到”党员、居民代表、网格员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凝聚小区治理共识。如嘉莲街道观远里小区探索“听邻说事、请邻议事、帮邻办事、让邻知事、由邻评事”的“五事”工作法,推动小区的事邻里办。

  三是供需精准对接。精准收集居民需求清单,梳理整合社区、小区各类资源,畅通供需对接;以小区、社区党组织为枢纽,建立居民点单、党组织下单、各类组织接单的项目认领机制,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如开元街道阳台山社区党委建立“一表一日志一巡查”精细化网格工作机制,针对群众集中反馈的问题,协调上级部门、共建单位实地勘察,完成13个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惠及1142户4002人。

  四是矛盾纠纷调解。运用“近邻”模式深化基层治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引导邻里间相互守望;打造区级社会治理协同平台,形成街道“近邻”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社区“万家和”纠纷调解平台、小区“党员调解队”三级协同治理架构,做到矛盾纠纷就地就近化解,问题隐患尽早尽快消除,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五是居民自治互助。组织开展邻里文化节、“最美邻里”“最美家庭”评比等活动,引导居民走出家门、相互交流,营造邻里一家亲的浓厚氛围;组建邻里律师、邻里医生、邻里警察等能人服务队,带动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由党员群众共同制定邻里公约,引导群众合理发声、主动参与小区治理。如开元街道图强小区组织开展“我们同祖国一起庆生”同吃“国庆面”活动,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