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在这样的奇迹背后,“我国每年餐饮食物浪费量超过1700万吨,相当于超3000万人1年的食物量”的统计数据更让人触目惊心、万分痛心。尽管近年来倡导的“光盘行动”让餐饮浪费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以攀比消费、奢侈消费、任性消费等为特征的餐桌浪费现象依然引人注目。
在曾经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对于饥饿的记忆非常深刻;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据此简单地将餐桌上的奢侈与面子、好客、财富相关联,是极为虚荣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浪费粮食。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能够自给自足,但随着粮食消费量的增长快于产量的提高,粮食生产和供应将处于一种相对紧张的平衡状态。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挥霍浪费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而且我们浪费的不仅是粮食,还有宝贵的自然资源。粮食浪费越多,水土等资源环境的无效消耗以及温室气体额外排放量也越多,粮食浪费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可小觑。
值得注意的是,除粮食浪费外,高盐、高糖、高脂的饮食喜好也反映出人们的不文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不仅会造成浪费,更对人们健康带来极大隐患。《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将合理膳食列为第二重大健康中国行动,并对人们每日盐、油、糖、蔬菜和水果、食物种类等给予了倡导性建议,并提出按需购买食物,在外点餐根据人数确定数量,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简餐、份饭等倡议。这些倡议不仅能改变落后的饮食习惯,还能帮助人们树立文明的饮食文化理念,更能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毋庸置疑,当前从国家层面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大力推进“舌尖革命”,具有长期的战略指导意义,承载着对国计民生的殷切关注。
我国有流传千年至今仍长盛不衰的饮食文化传统,当下,人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探讨饮食与人类可持续健康发展及文明生活的内在联系,深切反思如何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尊重自然的饮食文化理念。不管是从保护生态资源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和生活观的角度考虑,还是从保障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目标出发,加强科学节制饮食教育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食育是一种系统性的饮食知识和良好饮食习惯培养的教育,可帮助人们培养健康、均衡的膳食行为,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文明教育。而同时,食育也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社会共治的模式,关系到个人、家庭、机关、企业、社会组织每个环节,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以实际行动将节约理念践之于行,把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成全民意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就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态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脱贫攻坚正处于决胜阶段,并处于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之中,“舌尖革命”对我国来说是战略性的任务和目标。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如何通过粮食的生产、流通、食用环节向全社会传递出更多正确的信息,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文明的食育氛围,形成全民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文化素养,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下必要且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