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台区地处陕西省汉中市的中心区,下辖7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147个行政村、75个社区,人口56.67万,总面积5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4.2%,约有60%以上的党员和70%以上的基层党组织集中在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主动适应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架构的变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近年来,汉台区聚焦城市基层党建新情况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系统思维,积极探索推广“1+4”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动区域化城市党建提质增效,城市党建活力明显增强、整体效应明显提升。
一个核心引领
铸强区域统筹“新引擎”
城市基层党建是系统建设整体建设,只有上下贯通、协同联动,才能高效运转、强劲有力。
一是纵向抓联动。区委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街道、部门划出“路线图”、定出“时间表”。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通过通报调度、督促检查、跟踪问效,上下协同推动工作落实,形成纵向贯通的城市基层党建“动力主轴”。
二是横向抓融合。全面推行街道社区兼职委员制度和“双报到”制度,组织167个区级部门单位党组织2984名党员、176个市级部门单位党组织3000余名党员就近到社区报到,5个街道、48个社区分别聘任兼职委员45名、259名,覆盖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等各个领域,扣紧联动链条,变社区“自转”为城市“公转”。
三是面上抓覆盖。坚持管行业与管党建相统一,夯实行业部门党建责任,加强与街道社区的协作配合,扎实推进楼宇、商圈、互联网业等新兴领域党建,创新设置区域性、行业性党建共同体、党建联盟,推动街道社区和单位、行业、领域党组织有机融合。培树了嘉远建材“三服务三带头”、中瑞集团“3e”党建、东大食药安全诚信联盟等一批典型标杆。
一个平台承载
筑牢街道社区“基本面”
做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抓好街道社区治理服务平台建设是关键。
一是做强街道。积极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根据街道职能新定位,探索设置党建办、综合办、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等,变“向上对口”为“向下对应”。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原则,赋予街道党委考核评价权、规划参与权、综合管理权等职责职权,确保街道统筹有力。
二是做实社区。围绕提升服务功能,大力推进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集聚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党群活动等服务事项。坚持共驻共建、资源整合、互融共享,将辖区各领域党组织活动阵地作为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外延,解决街道社区服务阵地匮乏现状,提升服务能力。
三是做优服务。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将就业、卫健、教育、医保、社保、民政等116项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办理向街道、社区下沉,全流程线上线下同步办理,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完善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等服务制度,努力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
一张网络连接
画好共治共享“同心圆”
城市服务管理精细化、扁平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以网络为支撑,网格化管理服务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水平。
一是“一网联动”聚合力。按照“空间网格化、手段信息化”理念,科学划分社区治理网格,深入推进治安维稳、生态环保、社会保障等多网融合。建立区级指挥中心、区级职能部门、街道网格中心、社区网格站联动服务平台,借鉴“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经验,健全完善民情发现、处置、派单、反馈等运行机制,提升问题快速发现和协同处置能力。
二是“一网联通”提效力。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整合基层党建、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等各类信息资源,积极推动雪亮工程、视频全覆盖工程等“接轨并网”,推动资源全共享、视频全汇集、调度全统一,着力构建信息集成、互联互通的城市党建综合信息系统。
三是“一网多员”添动力。健全完善“街道党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小区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整合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和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建立“一格多员”网格党组织,以网格党建引领精细化治理、零距离服务。
一支队伍落实
聚合社会治理“新动能”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就要有一支心系群众、贴近群众、扎根基层的管理服务力量来承担复杂的任务。
一是执法力量整合。积极推动执法力量向街道下沉,统筹整合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公安等各类执法监管力量,组建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执法大队,切实增强基层源头治理和快速处置能力。
二是服务力量融合。以街道社区兼职委员制和“双报到”活动为抓手,创新脱贫攻坚“城乡结对、社区帮村”“圆梦微心愿”“邻里文化节”“爱满空巢”等党建载体,设置政策宣讲、帮困助残、纠纷调处等社区公益岗位,为辖区党员参与共建共治搭建平台。去年以来,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承诺践诺“惠民微实事”1.2万余件。
三是治理力量聚合。以品质社区、活力社区、人文社区、和谐社区“四型社区”创建为载体,统筹推进小区党建和物业党建联建,充分整合社区干部、民警、网格员、物业公司人员、小区党员、社会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常态化开展服务,破解治理难题,延伸党的工作和网格治理服务触角。
一套机制保障
铆紧共驻共建“责任链”
只有建立起科学管用、系统衔接、运转协调的制度机制,才能确保工作高效推进。
一是健全责任联动机制。全领域推行党建责任清单制度,通过书记述职述单、党建考核考单、调整干部看单,逐级铆紧责任链条,促使各级党组织书记主动谋主业、担主责。全面推行街道社区共驻共建“三项清单”制度,通过建立服务需求清单、共享资源清单、共建项目清单,将辖区单位资源和街道社区需求有效对接,搭建起“契约化”共驻共建平台。
二是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党员双向考评体系,将驻区单位党组织、党员参与街道社区互联共建情况作为党员履职量化考评、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评先晋优的重要依据,双向压实责任,有效推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主动融入区域化党建。
三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在足额保障社区年办公经费3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10万元的基础上,设立基层治理体系专项经费。按照每个试点街道不低于50万元、社区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支持街道社区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网络运行维护、人员素能提升及激励奖励等。按照“费随事转”原则,将下沉街道社区执法人员办公经费和管理服务事项业务经费一并划转至所属街道统一管理使用,确保权限和力量移得出、沉得下,基层接得住、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