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区是福建省泉州市中心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997年9月泉州中心城市区划调整时在原鲤城区北郊乡镇基础上成立的,区域总面积382平方公里,现辖2个街道3个镇1个乡,建成区面积20.77平方公里。万安、双阳主城区的现代化气息逐渐浓厚,阳江新城建设纳入泉州海丝新城范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近年来,为主动适应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洛江区聚焦党组织扩容和作用发挥,以实施“红色动力”工程为载体,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积极推行“同心圆”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
洛江区着力贯通区、街道、社区三级党组织,促进区域内各类党组织互联互动、相互融合,推动传统平面化的街道社区党建向立体化的城市基层党建迈进。
聚焦一盘棋
“上下同欲者胜”。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涵盖范围广,必须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2018年以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党建工作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要求,区委出台《关于实施“红色动力”工程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的意见》等文件,先后开展三批专项行动,打造60个党建工作示范点,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汇聚强大正能量。洛江区建立形成“1+X”大党建工作格局,以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推动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在区委领导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履职尽责、凝心聚力、带动致富、为民服务、保障支撑的五种能力明显提升。区、街道、社区三级纵向联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城市各领域、各行业中发挥主导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一线敢担当、会作为、出成效,打造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城市“大党建”体系,形成一批富有洛江特色、带动力强、影响面广的党建品牌。
画好同心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必须坚持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在强化街道社区“统”的功能上下功夫,在推动区域共驻共建上做文章。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党建工作提供保障,只有把牢联建共建这个“魂”,扭住服务功能这个“本”,才能不断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洛江区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在街道层面探索“同心圆”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以“结对共建共治共享”为抓手,推行“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党员共管、活动共办、产业共抓”的“六共模式”;以党组织为“圆心”,创新组织设置,强化服务功能,完善运行机制,形成城市党建要素资源充分互动,不同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共建共治共享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有效激发党建新活力。
例如,万安街道探索推行党建领航“海丝文化+X”模式,促进区域内党建共商、文化共鸣、资源共享、和谐共创,有效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和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双阳街道建立新南社区党建联盟,以“党建+义工”为抓手,整合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等资源,开展了60余场次公益活动,惠及3600多名群众。
拧成一股绳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众人拾柴火焰高。建强社区党组织,需健全完善多方参与治理机制,一网兜起区域大小事,凝聚起城市基层治理的合力。
近年来,洛江区推行常态化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协调街道社区工作难题,目前已召开76场次联席会议,开展了198场次共商活动。
洛江区紧盯小区基层治理末梢,印发《关于实施“红色动力”工程,打造“先锋家园”工作方案》的通知,开展“红色管家”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力量,提升共建共治能力。
为进一步做实网格化管理,洛江区全面推行“党员街巷长制”“党员楼长制”,以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为着力点,以有效整合党建资源为突破口,实现党的工作在城市居民楼栋、街巷中全覆盖。
立足侨乡优势,洛江区培育和发展红色乡贤参事会,引导乡贤通过资源投入、人员参与,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有效嵌入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法治、德治、自治“三治一体”的自治体系。目前,全区已成立23个红色乡贤参事会,筹集8800 余万元各类资金,参事议事 200余项,为群众解决150余个问题。
为搭建干群沟通联系平台,畅通民意了解渠道,洛江区常态化开展“夜访夜谈”活动,推动党员领导干部重心下移、人员下沉、服务下延,通过构建区、街道、社区、户四级联系群众机制,及时掌握平时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2019年,洛江区党员领导干部累计走访44406户群众,排查了625条问题线索,梳理出503条群众诉求或意见建议,其中238条得以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