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5月04日 星期一

终结“社区万能章”,还需共享的智慧

■赵 强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5月04日   第 02 版)

  对到社区开具各种奇葩、重复、循环的证明,不少人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这股乱开证明的歪风不仅让无数人跑断腿、费尽力,也让基层社区长期陷入繁多且杂乱的开证明事务之中,背上了沉重的工作负担,更推高了社会运行成本。

  不过,近日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指导意见》,有望进一步终结这一形式主义的歪风。这份指导意见出台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集合了全国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智慧,明确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起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规范化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变“社区万能章”“社区成为证明大本营”等现象。

  笔者注意到,指导意见列出的第一批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共20项,都是公众吐槽最多的老大难证明事项,如亲属关系证明、居民身份信息证明、居民养犬证明、婚姻状况证明、出生证明、死亡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健在证明等。笔者认为,既然已经列出了第一批,那就还会有其他批次出现,可见这项任务的艰巨和繁琐,我们不得不充分警惕乱开证明现象的死灰复燃。

  几年前,曾有人统计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经常要开的包括流动人口证明、无收入证明、贫困证明等各类证明多达110多项。虽然这些年各级政府下大力气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但是很多奇葩证明、重复证明、循环证明依然有增无减。这其中,不仅会涉及到公安、房管、司法、市场监督、民政、城管等行政部门,也包括学校、银行、医院、慈善机构、旅行社等社会机构。究其原因,要求出具证明的行政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对居民涉及办理的事项不了解、不清楚,又不愿意费些时间精力调查核实,更害怕承担责任,就以社区证明转移相关工作职责。而那些掌握居民信息的部门担心共享信息后或可带来某些后果,不愿承担责任,就让涉事机构或单位另辟蹊径,以社区证明作为替代。

  显而易见,这种不愿为民办事、不愿担责的行为是懒政的表现,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各部门、各机构处于信息孤岛,对办事者的信息不清楚、不熟悉,于是就以各类证明转嫁信息闭塞带来的不确定风险。

  笔者认为,要彻底祛除这一顽疾,不仅要遵照指导意见遏制乱开证明的歪风,各级政府还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手段,打通信息通道“一网通办”,让乱开证明无生存的土壤。同时,我们还应该对有关部门的权力进行一定约束、对职责进行清晰划分。指导意见出台后,各地还可根据地方实际尽快出台本地不开证明的清单。

  眼下,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各地、各部门间信息共享核查已经不是多难的事情,这是一种提高各级政府政务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笔者建议,各地政府部门要把政务一体化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要综合施策,借助高科技手段,让互联网+政务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站式办事窗口等实现协同、有效衔接,让“万能居委会”“社区万能章”成为历史。同时,各地还应列出居委会、村委会应办理事项的清单,为基层减负,让职责更加清楚透明,提高行政运行效率,优化公共服务水准。

对师生出行“画圈” 是因“疫”制宜保护之举
终结“社区万能章”,还需共享的智慧
“涉犬”之争
丰巢快递柜超时收费,月卡5元你会买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