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低调”的江西,最近刷了一次“存在感”。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批复》(下称《批复》)。这意味着,继宁夏、贵州之后,江西成为全国第三个、中部第一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踏上了“开放”这一跳板,江西能否成为“后起之秀”?
为什么是江西?
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国家批准设立的覆盖省级全域全业的试验区,其特点在于内陆地区的区位差异。
“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与自贸试验区最本质的区别是适用对象。前者更加适合中西部地区。”中南大学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区域发展与演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傅沂表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所侧重的,不仅是贸易开放,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所以某种程度上,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对这些区域而言,应该是升级版的自贸试验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诞生背景不同以往。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严峻,特殊时期国家此举有何考量?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向记者分析称,江西位处长江经济带中游,目前此区域范围内自贸试验区仅有湖北自贸试验区。而湖北目前正处于特殊时期,此时设立江西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对于国家大盘来说,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湖北的缺位,至少对我国内陆地区全面加快高水平高质量开放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不以江西为世界,而以世界谋江西。”事实上,江西位于我国东南方,南接珠三角,东接长三角,一直以来,江西把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融入世界、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据江西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5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出口值2496.5亿元,增长12.3%;进口值1015.5亿元,增长8.2%。
种种迹象表明,江西大开放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从获得全球优化资源配置的机会来说,沿海省份确实更具有竞争力。”白明表示,我国正处于参与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的关键时期,随着各种要素成本的提升,一部分产业正在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那么与其转移到其它国家,不如本土消化。江西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上,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上,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
获批有利于促进江西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此前江西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申请自贸试验区上。
2016年1月,江西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申报建设江西自贸试验区。同年8月,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公示,江西落榜。
如今,18个自贸试验区在全国范围内落定果,但名单上始终未见到江西的身影。
在这种背景下,或许江西发现了自贸试验区可能并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转而申请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表示,江西获批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对促进江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可以发挥江西和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互补优势,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促进江西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批复,也有利于江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促进江西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促进江西经济的高质量快速发展。”麻智辉说。
专家:将诞生更多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开放是“中国奇迹”的重要逻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认为,发展高水平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是广大内陆地区积极融入塑造全国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批复》要求,试验区建设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挖掘区域合作潜力,推动资源要素自由高效流动,加快构建内外并举、全域统筹、量质双高的开放格局,努力走出一条内陆省份双向高水平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新路子。
开放的江西,正乘势而起。
去年8月,南昌市昌北机场海关、赣江新区海关、青山湖海关开关运行,为南昌架起了三座走出国门、沟通世界、接轨国际的桥梁;去年11月,南昌国际邮件互换局正式开通运营,结束了以往国际邮件只能从上海、广州等地通关后再进入江西的历史;此外,作为江西南大门的赣州港,已开通了19条中欧(亚)班列线路,打通了满洲里、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和二连浩特4个出境通道……
当地媒体直言,在江西可以和沿海一样“货物进境同价到港、出境同价起运、通关同等效率”。
新定位加身,江西接下来的表现令人期待。
“可以预见,在江西之后,必然还有更多的新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诞生。”杨开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