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4月20日 星期一

让想作为成为根除形式主义的利器

■宋 浩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4月20日   第 02 版)

  “我们村有68户贫困户,三个常驻扶贫干部,我们的精力基本上花在了填表上。”日前,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倍感无奈地告诉笔者,“村里时常会迎接各种主管单位检查,来了就要报表。每个单位的要求都不一样,需要反复入户调查、研判、审核,最后再形成报告报上去。完成一个报表通常需要两周时间,基层工作人员常常加班,哪有时间去思考发展产业的事。”

  一段时间以来,笔者在基层走访中发现,不少基层工作人员抱怨总是疲于应对各项检查工作,忙碌在一张张表格上,没办法把工作做细、做实。他们当初怀揣着改变乡村面貌、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建功立业的愿望来到基层,但却陷于形式主义的泥潭,不知何时能够实现轻装上阵的梦想。

  没完没了地填表不仅伤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更扭曲了实现乡村振兴的初心,成为了形式主义。“干好了没功,出了问题就要挨收拾,还不如老老实实待着。”聊天中,一位基层干部向笔者道出了心中真实的想法。透过这种现象我们不难发现,是不作为、不敢为的思想在作祟。

  要让基层干部想作为、敢作为,领导要发挥带头作用,干部自身也要有积极作为的决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一个国家贫困旗的村子里,扶贫干部和两委班子“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先后成立了种植、养殖、农机合作社,办起了村工厂,建起了畜类交易市场,让一个远近闻名的“欠账村”变成了集体资产上千万元的“富裕村”。面对成绩,干部们的想法是:“我们只想着为老百姓办事,只要认为对老百姓有利的,我们就要去做,没太想自己会怎么样。”如果基层干部都是这样一种干事心态,必然能形成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的良好工作风气。

  这两年,中央下大力气整治形式主义,处理了一批不作为的懒政干部,使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填表主义”依然屡禁不止。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通知要求,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形式主义究其根本是责任心的缺失、政绩观的错位,若任由其发展,必然会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治理形式主义,既要善于激励真抓实干者,也要敢于约束作秀者、走过场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多位防控一线干部获得火线提拔,就是中央对想作为、敢作为者的肯定,也激发了更多干部投身一线努力奉献的决心。而对于一些“一问三不知”的无为干部就地免职的做法,则有效震慑了那些想混日子的干部。鼓励想作为、敢作为者担当作为,中央用实际行动对破除“填表抗疫”等形式主义动了真格。

  要想根除形式主义,需要抓好“关键少数”,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想作为、敢作为,鼓励其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同时,严格落实监督问责机制,狠抓工作落实落地,狠刹形式主义的坏风气。只有这样,才能破除形式主义,形成人人争相作为的良好局面。

让想作为成为根除形式主义的利器
一级水电站为一级重保动物绿孔雀让路,值!
如何落实
水滴筹轻松筹员工起冲突,做公益还是抢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