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风险急剧放大,国内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也持续加大,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空间发展分化、发展动力极化和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新情况新问题会变得更加尖锐和突出。如何增强综合承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实现发展升级,正是目前破解我国区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以实现区域经济稳定发展和获得持久动力的关键所在。
当前正是谋划“十四五”区域发展的关键时候,应结合我国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空间治理,聚力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升级,做大做强引领我国区域发展的动力引擎。
对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进行分类分级治理,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空间格局和战略层级。目前,我国已有19个城市群,但它们的环境基础、发展条件和经济优势并不一致,可实施明确的分级化分类治理。在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和高效集聚的趋势下,提出打造“3大世界级城市群+6大国家级城市群+10个区域级城市群+N个中心城市”的区域发展新格局:3大世界级城市群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圈、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城市群,具备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基础和条件,应重点提升推动国家发展、整体实力提升和参与世界竞争的功能;6大国家级城市群包括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潜力巨大,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均排名靠前,应增强带动跨省级区域整体协同发展的能力;10个区域级城市群包括哈长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和新疆天山北坡乌昌石城市群等;N个中心城市——在每个城市群中有1个或几个中心城市,应重点增强引领和推动城市群发展的经济动力、创新活力和合作协力,也应对中心城市进行明确分级,着力提升综合承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
促进“主体功能区”治理和“三生”空间治理的上下结合,更好匹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战略升级。主体功能区是空间治理的顶层设计,决定着区域空间格局的根本走向;生产的空间治理,强调集中以提高整体效率,重点是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生活的空间治理,强调均等以提升整体公平,重点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的空间治理,强调集中与均衡结合,重点是提升全域整体宜居水平。一是主体功能区治理重在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战略有机融合。积极编制和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更加注重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龙头带动作用。二是针对不同等级城市群实施差异化策略的生产空间治理。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产业和人口承载力,提高创新创业、资源配置和产业引领的能级。三大世界级城市群应着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挥中心城市在一体化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核心城市与外围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其他城市群应着力培育和增强中心城市能级,提升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强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能力。三是强调集中与均衡结合的生态的空间治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地区以及其他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等都要重视提供生态产品。
深化制度改革,确保产业和要素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有序流动和高效集聚。一是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除个别超大城市之外的落户限制,实现人口特别是新增城镇化人口优先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有序流动和高效集聚。二是深化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三地”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全国统一的土地指标交易市场,实现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调整土地指标的跨区域流动,并通过市场化手段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交易集中。三是加快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全面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和医保异地结算。四是建立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提升非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地区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能力,缓解这些地区以传统路径强推区域经济增长的冲动,创造区域发展生态化的新路径。(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