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1月13日 星期一

“泥人张”的困与突

■新华社记者 白佳丽 周润健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1月13日   第 23 版)

  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写道:“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如今在天津市古文化街上,挂着“泥人张世家”大幅招牌的门店,依然吸引着来往的游人。

  至张宇,捏活人间百态的“泥人张”已传承六代,但老手艺却遇到了新问题。

  “现在很多传统手工艺都在慢慢‘退化’,人们对传统文化虽然还保持着敬畏和尊重,却在渐渐远离,尤其是年轻人对我们充满了陌生感。”张宇说。

  “传承是两个字,‘传’的是我这种人,我在做传统的工艺,而‘承’者是接受我的社群,有‘承’者存在,‘传’者才存在。否则作品最好的方式就是进博物馆,或者变成书籍的内容。”张宇说。

  面对从祖辈们继承下来、刻苦学习数十载的技艺,张宇决定做拓路者。

  “先是用作品培养真正的文化粉丝。”2006年,张宇拥有了自己的小团队。他也开始不断招收学生。

  “我始终相信只有商业才能够带动行业的进步。”张宇总是将自己定义为一名“匠人”,但他也从不避讳商业化的发展之路,他开始设计“泥人张”手机壳等文创产品。

  同时,他又理智地把握着艺术与商业的关系。张宇开始出版书籍,走进南开大学等校园授课。为了深入研究中国泥塑的发展,他招聘专门的人员开始研究雕塑文化,自己也在潜心做东西方雕塑艺术的比较研究。

  2016年,他在北京798艺术区开设了张宇雕塑馆。他认为,在北京可以获取更多新鲜、有趣的信息,对开阔眼界、发掘艺术方向都有推动。

  在“泥人张”的制作工艺上,张宇也推陈出新,与大学机构合作研制新材质颜料。虽然自己依旧主张“泥人张”的传统形象,但他也鼓励自己的学生将现代元素融入作品中。

  如今,张宇刚过不惑之年,他希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创作中。“我只是一个铺路者,希望能够给别人带来一点启发,希望青年人能加入进来,带来新鲜的血液,新鲜的感觉。如今人们会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传统文化会受到更多重视。”张宇说。

靠音乐养活自己这么难吗
南京博物院举办藏鼠文物特展
中纪委网站推出微电影《镇国之宝》
“泥人张”的困与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