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12月02日 星期一

公共标识中译英,欲显范儿却摆乌龙

■中国城市报记者 冯雅君文图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12月02日   第 06 版)

  同一个“地安门西大街”,两种译法。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持续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到中国旅游、学习、工作。各地不少城市也愈发注重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准,纷纷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中文标识语下方增添英语翻译。然而走近细看,会发现不少“雷人”翻译,如银行的“对公业务专窗”被译为“To Male Business(只服务男性)”等。此外,餐馆菜单更是翻译错误扎堆的“重灾区”。“点菜的时候越看越晕,我还是好好学中文吧。”19岁的瑞士小伙魏德乐无奈地对记者说。

  一个地名多种译法,

  到底该看哪个

  据了解,目前公共标识语在翻译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有拼写错误、语法错误、逐字对译、用词不当、译法不统一等。前四种翻译问题常见于各类公共场所,多为几类错误叠加;而“译法不统一”主要见于地名和路名的翻译,虽不属于内容错误,但由于地名、路名具有地域覆盖性和功能指引性,常常会给不懂中文的外国人造成更大困惑。

  “我在一些城市旅游时发现,中文地名是同一个,但不同路牌上的英文翻译却各不相同。”21岁的乌克兰女孩塔尼娅说。

  记者注意到,在北京街头,地名译法随交通路牌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地安门西大街”的蓝色路牌上对应着英文“DI’ANMEN West St”,然而扭头却发现白色路牌上的“地安门西大街”被译为“DI’ANMEN XIDAJIE”。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地铁站里——同为“北海北”站,站台车门上方的翻译为“Beihai Bei (N)”,而两步之外绿色柱子上的翻译则变成了“BEIHAI North”。

  对于地名、路名的翻译,目前中国翻译界存在着“英译法”和“拼音法”两种主张。“我认为拼音法比较合适。”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李长栓认为,不管在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外国人都可以根据标识的拼音读法来问路,如果换成全英译或部分英译,问路的效率会大大降低。

  “拼音法虽实用,却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是很多中文地名特别长,超出外国人的拼读能力,建议按照语义单位来断词。对那些带着‘东、南、西、北、内、外’等方位词的地名,方位词和前后哪一个语义单位进行组合,需要审慎决定。另外,很多地名、站名翻译喜欢大小写字母混用,容易造成视觉混乱,希望未来可以统一使用首字母大写的形式。”李长栓说。

  机器或外行,

  翻译错误谁背锅

  除了“各说各话”的地名翻译让初来乍到的外国人晕头转向外,作为城市文化传播载体的餐馆菜单,也总会令他们不知所措。在北京一家小餐馆的菜单上,记者发现“肉炒猫耳朵”被翻译为“Meat Fried Cat Ear(肉炒猫的耳朵)”,不禁让人联想到几年前讨论甚广的“夫妻肺片”翻译“Husband and Wife Lung Slice(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

  “很多餐馆图省事,直接用翻译软件来翻译菜单,结果适得其反。”在采访中,李长栓拿起手机,在某翻译软件中输入公共标识语“前方学校,车辆慢行”,几秒钟后软件跳出翻译结果“Forward Schools, the Vehicles Slowed Down(转发学校,车辆慢了下来)”。仔细分析这句话,会发现其中夹杂着语义、语法,甚至语气问题,对驾驶者不具有任何警示作用。

  “机器翻译确实可以提高效率,但它并非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因此在翻译具有本地特色的公共标识语时,会出现很多错误,有些翻译还非常粗俗。”李长栓说,“还有很多单位认为只要会英语,就能做翻译,实则不然。专业翻译在有疑问时善于进行广泛资料查证,外行人就不会有这个意识。”

  据了解,为了规范中文菜单翻译,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北京市民讲外语办公室曾联合出版《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为2158道中餐“正名”,并对中文菜单的英译制定了翻译原则。提到这本书,小餐馆老板面露迷茫神情:“还有这种书?我也不懂英文,我还觉得我们家菜单很洋气呢。”

  加速“译写规范”落实,

  需社会协同发力

  “公共服务领域的外语标识看上去是在为来华的外国人提供信息服务,实则是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开放程度和水平。”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欧美处翻译室主任科员高阳对记者说。

  据介绍,《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已于2017年发布,北京、江苏等省市也已相继制定地方参考标准。今年7月,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河南省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参考》试行版本,随后深入各地市督导调研。

  “目前正在汇总研究阶段。”高阳说,“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规范外语标识翻译的几点困难:一是市县各相关部门翻译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二是外语标识工作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且没有专业的监督机构;三是外语标识规范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这也解释了为何各省市“译写规范”发布多年,各种公共场所翻译问题仍屡见不鲜。

  对于如何破解这些问题,高阳提出了一些方法和设想:“对已存在的突出翻译问题,应及时修正更换;对新增外语标识,应由外事部门牵头,各主管部门配合,依托当地高校外语专业力量审核把关。此外,找到合适切入点可加速规范落实,比如将外语标识纳入文明城市和文明单位创建、旅游景区等级评定等体系。”

  除了“事前审核、事中纠正”,李长栓还提议建立公众纠错的事后监督机制,即在景点标识语旁设置二维码,外语水平好的市民看到翻译错误可以拍下照片、扫描二维码直接上传给城市管理部门。

  “公共领域外语标识规范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协同推进。”中国翻译协会秘书长、中国翻译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刚毅表示。

公共标识中译英,欲显范儿却摆乌龙
家暴事件频发 女性如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