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

河北宣化: 多管齐下 让健康融入市民生活的每一天

■中国城市报记者 康克佳 通讯员 孙明鹏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10月14日   第 12 版)

  宣化区光明扶贫工程惠及贫困患者。

  北京儿童医院集团专家义诊走进宣化区人民医院。

  人民公园里的大众健身舞动青春。

  有着“京西第一府”之称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自2016年初行政区划调整后,在城区人口剧增的情况下,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可持续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在健康管理、环境支撑和农村脱贫攻坚中健康保障的战役中突围,成为近年来宣化区工作的重点。

  “我们要加强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抢抓京津冀医疗卫生和健康事业协同发展等机遇,抓好健康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一步一个脚印认真落实。”宣化区委书记张聪说。

  借力引智 

  让群众享受高品质医疗服务

  住在宣化区王家湾乡闫家村的刘贵香前些日子身体有些不适,“我们离北京不算远,最开始想着就是抽空去北京做检查。后来听说有北京知名医院的专家在宣化区医院出诊,便让孩子特意了解了一下。”刘贵香告诉记者,孩子们一打听才发现,“家门口”的北京专家越来越多:北大医院、中日医院、航空总医院、北京肿瘤医院……众多北京知名医院已与宣化区的医疗机构“喜结连理”。

  其实,在宣化区,有着像刘贵香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因此,宣化区不断深化医疗卫生和健康领域的改革,把健康治理作为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实现路径。

  “我们专门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健康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宣化区人民政府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增强财力保障,全区对卫生健康的投入4年内增长了67%,有力地推动了健康中国战略在宣化的落地落实。”该区卫生健康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此外,宣化区在健康城市建设中,坚持“借力引智、借船出海”战略,全面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建立了公共政策审查制度。发挥区医院、区人民医院等医疗单位的积极性,在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建设、北京医学人才来宣服务保障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揽子扶持政策,组织区内医疗机构先后与北京市、河北省廊坊市等地的医疗卫生“龙头”单位建起了“医联体”“医共体”近30家。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延庆区中医院的资深专家与宣化区的6名骨干医师结成了“师徒”,帮助宣化区提高重点学科建设水平。

  截至目前,来自北京的专家团队累计到该区开展专家门诊服务3000余人次,救治建档立卡贫困患者560人次,为患者减轻医疗负担320万元,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京冀两地顶级医疗专家的高水平服务。该区还利用东西部合作资金建设辖区内远程诊疗项目,16所乡镇卫生院与河北北方学院二附医院、宣钢医院等7家区内医疗机构实现了互联互通,开展远程会诊等服务,为贫困患者构建起全方位的医疗和健康保障体系。

  经过几年来的健康城市建设,宣化区居民享受的城乡健康服务状况得到显著改善,2018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12岁,该区先后被国家卫计委等部门授予“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等十余项殊荣。

  健康扶贫

  精准脱贫路上一个不能少

  提高贫困群众的健康水平,离不开政策支持体系、推进方案和健康诊断。宣化区卫生健康局邀请健康专家进行了调查发现,在王家湾、塔儿村等重点贫困区域,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疾病呈现高发态势,“这就意味着要提高宣化区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必须坚持一手抓治疗,一手抓预防,形成统筹解决农村居民健康问题的综合策略。”宣化区卫健局局长王治永说。

  健康扶贫、精准脱贫路上一个不能少。2018年3月,事关宣化区每个贫困群众的“421”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健康村民、健康乡镇、健康卫士、健康场所等“421”行动计划子项目先后实施。

  宣化区将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在29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面覆盖到位,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贫困患者实行“一站式”结算。仅今年上半年,该区有3904人次享受到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医保报销1551.03万元,定点医疗机构为患者减免医疗费用16.4万元、减免住院押金756.4万元,贫困群众“看病贵”得到了很大缓解。

  该区还强化大病救治专项管理,组建起5支专家团队深入到王家湾、李家堡等偏远山区入户救治重病贫困患者。截至目前,累计救治320人,发放救助金31.35万元。186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扎根在贫困区域开展“大走访、大诊疗、大宣传”活动,累计为3900人办理了慢病证,贫困户长期用药“门诊报销难” 迎刃而解。

  综合防控 

  健康融入市民生活每一天

  金秋时节,微风拂面,在柳川河畔的健康主题公园内,一群老人正跳着欢快热烈的广场舞,一旁的市民们有的打太极拳,有的练剑,有的滑旱冰……呈现出一派健康、快乐、和谐、向上的氛围。

  “卫生健康事业要转变工作重心,举全区之力打一场卫生健康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仗,构建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共享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真正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宣化区副书记、区长费再宏谈到健康城市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时,感触颇深。

  宣化区从党委、政府健康优先的制度安排、相关部门健康促进的职责履行、卫生健康管理的有效供给、市民百姓健康主责的共建共享等方面发挥主动作用,推动健康“综合防控”工程建设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主要载体和抓手,从而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该区为推动健康服务扩面提质,发改、财政、食药、科技等部门积极出台卫生资源补短补缺行动方案和配套政策。通过组织开展“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打造15分钟体育休闲生活圈;城区自来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合格率达100%,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5%以上;围绕首都“两区”建设,集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行动,仅去年一年就整治“散乱污”企业319家,淘汰改造燃煤锅炉138台,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14天,同比增加16天,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6%;大手笔开展城区园林绿化,万柳公园、莲花葡萄小镇等12个城区游园建成投运;在乡村绿化方面,从2016年开始,仅用了三年时间,该区有林地面积就增加了2.5倍,达到152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50%;实施了洋河湿地和柳川河两大综合环城水域综合治理工程,造林绿化和城市水网建设成为助力健康城市建设的有力支撑。

  在宣化,“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已经融入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截至目前,该区已经创建了健康促进机关34家、健康社区和健康村庄74个、健康促进学校58所、健康促进医院28家。各重点健康社区里有健康步道、篮球场、儿童乐园和老年健康服务中心……

  针对健康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大健康观念尚未普及”的现象,宣化区组织开展了多层次的健康城市宣传教育活动,数千名家庭医生、社区健康专员等志愿人士“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面对面宣讲健康扶贫政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齐上阵,截至目前,累计向群众发放《健康宣化》简报13.4万份,“健康新宣化”公众号推送政策信息千余条次,举办“健康讲堂进百村”活动43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24.8万人次。

  “宣化区致力于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健康资源共建共享,让健康融入市民生活的每一天。”副区长张国庆说。(图片由宣化区卫健局提供)

河北宣化: 多管齐下 让健康融入市民生活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