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5月27日 星期一

北京九旬太极传人孙婉容:

义务教拳40年 传承国术健体魄

■于 建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5月27日   第 19 版)

  92岁的孙婉容只要有空就会出现在北京体育大学的一个广场上,在那里,会有数十名武术爱好者等着跟她学习孙式太极。孙婉容是当代百位优秀武术家之一,也是孙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她已经坚持了四十多年义务教拳。近年来,孙婉容不顾高龄,多次为传统武术进社区助阵。她说,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武术,走近传统武术,更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好体魄。

  “爷爷就曾义务教拳”

  来到孙婉容的家,一进门就是一摞厚厚的书,她说这些都是自己编写的有关孙式太极的书籍。编写书籍的时候,每天晚上孙婉容都要熬到夜里两点左右,她说自己当时一点儿都不觉得困,就是想把孙式太极的精髓给写出来。

  说起孙式太极的起源,孙婉容讲起了自己爷爷的故事。在孙婉容的记忆里,爷爷从小就与众不同,能文能武。据资料记载,孙婉容的爷爷孙禄堂先生是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儒武宗师,有“虎头太保”“天下第一手”及“武圣”之称誉。

  回忆起自己的祖父,孙婉容一脸的骄傲,她说爷爷曾在自己的家乡河北省完县(现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创办蒲阳拳社义务教拳。每当乡亲家里有困难时,还会送粮食或是送钱倾情相助。对待远道而来寻求帮助的人,孙禄堂先生同样会慷慨解囊。如今,蒲阳拳社已经恢复了,孙婉容也在坚持义务教拳,她牢记着祖父说过的那句话:“民强则国强。”她同样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好体魄,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做更多的奉献。

  一个动作学了一礼拜

  如今,一到星期天,孙婉容只要有空就到北京体育大学的广场上义务教拳。“多的时候上百人,少的时候一二十人,有不少人是从网络上知道后过来的。”孙婉容说,来学太极的有不少年轻人,“他们工作压力大,来学太极也能沉下心来,好好地解解压,有个小伙子来练了一阵,说是工作效率都提高了。”

  义务教拳的时候,孙婉容不忘培养“小教练”,“有练得好的,我就让他们教别人,这样就会有更多人来了解、来学习孙氏太极拳。”在教太极的时候,孙婉容谨记一个原则,那就是一个动作学得彻底到位后才能学下一个动作,“我父亲孙存周先生教拳非常严格认真,每次只教一个动作。如果前面一个动作没有达到要求,绝不可继续往后学。”孙婉容讲述,在学习“懒扎衣”这个动作的时候,她感觉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就去找父亲孙存周先生。于是,父亲便让师傅练一遍给她看。师傅练完之后,父亲对女儿说:“你这叫学会了?继续练去。”原来,父亲所说的会,不仅仅指表面上的动作,还包括对动作的正确理解和实际应用等等。就这样一个“懒扎衣”动作,孙婉容练习了一个多礼拜。孙婉容还说,如今的社会节奏快,一些人可能有些浮躁,太极拳正可以让大家沉下心来思考。“有的人来练习,说是光站在那里,就能抛却一切杂念。”

  有孙婉容的弟子撰文这样描述自己的师傅:“微笑起来让人如沐春风,在教授太极拳的过程中,那可是来不得半点马虎。我跟师傅学拳时,在打一套太极拳的过程中,如果有哪一个动作中途出了错或者打得不够好,那可是一定要从头重来一遍。师傅讲,太极拳要求节节贯穿不可以断,断了之后感觉就不对了。如果有哪个动作师傅跟我讲了多遍,我却还是做不对,师傅从不斥责我,反而会耐心地鼓励我,甚至一遍又一遍地亲自引领着我做。”

  希望传统武术

  能够走近大众

  90岁高龄时,孙婉容就前去武当山与其他流派太极传人对练……孙婉容说,那天她在武当山都成了“大明星”,好多人和她合影,一听她是孙氏太极传人,更有不少人表示要跟她学拳。这也是孙婉容乐意看到的,她就是希望传统武术能够走近大众。

  孙婉容不仅在北京体育大学义务教拳,还先后在北京市新街口街道等社区义务教拳。听闻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武术与健康分会发起的“武术健康进社区”活动在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地区定南里社区举行了开班仪式,孙婉容更是喜上眉梢。据介绍,开班第一期就有30多位学员报名,大多是没有学过武术的社区居民,她们中一些人平常是靠跳广场舞健身的大妈。武术与健康分会会长吕先铭表示,相比其他健身方法,传统武术健身更加全面、科学、系统,随时随地,无论地方大小和时间长短都可以锻炼,锻炼的时间和空间都比较灵活,非常适合现代生活节奏。

  这次开班推选的队长介绍,目前很多教学点都是收费的,大家不愿意花钱去学,即使有在社区练习太极拳的,也由于缺少专业老师的正确引导,健身效果不太明显,能坚持下来的不多。这下有专业的老师教,大家兴致更高。中国传媒大学武术社的学生作为义工参加了活动。有学生表示,他们通过学习传统的太极拳和八卦掌,既增强了自身体质,又舒缓了心理状态。对此,孙婉容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通过习武健身有个好体魄。(转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义务教拳40年 传承国术健体魄
“与自己较量”的运动会
如何“瘦身”?一道困扰羽球发展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