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4月22日 星期一

科幻与科学的碰撞

当《流浪地球》制片人遇见首席科学家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楠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4月22日   第 11 版)

  科幻与科学有怎样的联系?当科幻电影制片人遇见科学家,又会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日前,《流浪地球》制片人、编剧龚格尔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黑洞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苟利军在交流会上掀起了一场关于科学与科幻的“头脑风暴”。

  影视与科技如何融合?

  可能需要一个“中介”

  《流浪地球》拍摄初期,龚格尔和他的团队就影片内容曾咨询过众多科学家。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讲述人类要通过巨大的冲击波将地球从木星表面推回到正常轨道。

  对此,中国科学院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表示,该情节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情况还需通过科学验证。“因为冲击波反射下来后,行星发动机会不会被冲击波击毁?还是说发动机本身的能量会与冲击波部分抵消?”他表示,实验结果没出之前不能轻易定论,但是科幻电影在故事情节上也可以这么设置。

  在龚格尔看来,中国科幻电影与中国科学界的沟通充满小心与谨慎。“科学家需要的是准确、精确的逻辑思维,电影人要的是天马行空式的发散想象,所以双方很难形成一个互信的区域。” 龚格尔笑称,被咨询的科学家可不愿意声誉被毁,毕竟他们的名字会出现在片尾。

  “如果有一个权威的中立机构,能够为艺术创作者和科学家提供相互沟通、信任的平台,那么中国科幻电影的科学真实性与准确度将有巨大提升。”一位科学家在交流会上表示。

  影片《流浪地球》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好奇心推动人们不断想象。合理、系统、逻辑的想象形成科幻故事,而科学知识则是对科幻想象验证后的实际结论。

  “古代人类社会时科学不发达,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但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所以衍生出大量神鬼传说。” 龚格尔认为最早的神话传说就是科幻想象的雏形。

  地球若停止自转

  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虽然非常优秀,但还不能称其为真正的硬核科幻。”苟利军分析认为,地球本身处于自转状态,依靠行星发动机推动的地球将停止自转。

  据介绍,在赤道附近转动,离心力非常大,转动速度高达每秒钟400多米。当地球前进而停止自转后,不直接依附于地球表面的大气将被剥离并产生巨型飓风,把地面上的建筑以及很多物体连根拔起。

  此外,一旦赤道附近离心力的作用消失,地壳将会发生很大变化,即使地球是完整的,也将进入一个所谓的极昼极夜环境,大概有半年处于极夜,有半年处于极昼。

  “最为致命的是地球磁场可能消失,消失后就好像火星一样。火星的磁场在几十亿年之前就消失了,随着大气的消失,火星表面的水也逐渐蒸发,整个星球一片死寂。” 苟利军表示。

  相对火星而言,地球距离太阳更近,如果磁场消失,缺乏保护的人类将遭受极大打击,自转停止后果不堪设想。

  浪费资源百年后

  地球可能真的要去“流浪”

  在影片《流浪地球》中,当地球经过木星不幸陷入其引力范围时,人类为避免撞击而提出点燃木星利用冲击波将地球推离的方案。

  对此,苟利军认为就天文学的角度而言,该方案根本不可行。“通俗来讲,冲击波是气体运动速度高于其波的传播速度,这种极强的波携带巨大能量。”苟利军解释说。

  据介绍,冲击波是由一些带电离子高速运动所组成的。由于地球周围有磁场,当冲击波或者高速运动的电离子达到地球时,就会被地球周围的磁场屏蔽掉,届时地球将出现非常壮观的极光现象。

  “电影里提到的许多技术,目前为止还难以达到。” 苟利军认为,“但再经过几十年时间科学研究,也许可以实现其中一部分技术。”

  科技的进步一定程度上拓宽人类对宇宙的想象。未来地球是什么样子?科学家曾根据温度环境的变化,预测大约一万年后,全球温度上升7摄氏度左右,彼时地球上冰川均将融化,地球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如果我们不珍惜能源的话,只需上百年,地球就会失去生存条件,那时人类可能就真的需要移民了。”苟利军表示。

当《流浪地球》制片人遇见首席科学家
VR观影升级
别急,这项研究还没让死脑“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