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3月18日 星期一

里赞:建议取消焚烧发电补贴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朱民原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3月18日   第 03 版)

  近年来,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加强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管理力度。人们惊喜地看到,城市干净了,乡村变美了。

  但由于种种原因,垃圾分类处理进度不一,有些地区甚至非常缓慢和艰难。

  垃圾分类处置有多难?日前,中国城市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民革成都市委会主委、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里赞。

  分类回收难 

  分类处置更艰难

  “目前,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市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宣传工作很到位,综合看来是有成效的。”里赞认为,所有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只有前端的分类,没有后端的分类处理。即使前面分类了,清洁公司又集中收集、转运、填埋,或集中焚烧发电,并没有起到资源回收利用及生态保护的实质价值。

  据了解,自2006年起,依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垃圾焚烧发电”被纳入“生物质发电”范畴,开始享受一些可再生能源补贴。

  “此类补贴本意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利用,但实际上,垃圾成分复杂,目前混合投放、运输、处理仍是普遍现象,焚烧发电的生活垃圾也缺乏分类,其中仅有部分垃圾为可降解生物质,属于‘生物质能’。”里赞介绍,从理论上说,运用垃圾焚烧中产生的热能发电,本来是“变废为宝”的好事,但实际情况却与初衷大有差异。若笼统地对垃圾焚烧发电进行补贴、片面强调“发电”这一后续增效环节,就会形成错误激励。因此,从实际情况看,补贴政策刺激了垃圾焚烧厂建设,变相鼓励垃圾源头放纵、焚烧可回收物等,这并不利于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在垃圾分类问题上,还得通过终端改革倒逼前端。”里赞说。

  建立垃圾分类

  处理全链条管理体系

  “垃圾分类能否有效推进,能否真正助力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打造,关键在于垃圾末端的分类处理。”里赞表示,要建立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管理体系,在末端严格把控入厂垃圾成分、焚烧处理工艺及环境影响的同时,配合做好垃圾源头减量、回收利用及分类。

  “哪些垃圾不该烧?哪些该烧?分别又该怎么烧?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如何完善?这些都需要有科研支撑。”里赞说,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技术还不够完善与成熟,还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他建议停止以“垃圾焚烧发电”名义进行补贴,淡化焚烧的副产品“发电”及其相关效益,避免资本逐利,斩断利益链,将补贴花在提高垃圾焚烧技术,特别是焚烧过程中的环保工艺等方面,这是“有钱花在刀刃上”。

  为此,他建议全国人大开展垃圾焚烧相关成本测算调研,相关部门支持垃圾焚烧企业探索提升管理运营水平及垃圾入厂后的再分类技术。同时,前端也要配合做好垃圾源头减量工作,避免铺张浪费、过度包装等,使“减量在先”成为普遍共识。

  里赞还建议删除《试行办法》中的“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气发电”内容,从立法上明确垃圾不等同于城乡有机废物、生物质能或可再生能源,厘清各个概念的科学涵义,理顺法律法规政策间的逻辑关系。

  “当前,垃圾管理水平已成为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主动承担垃圾管理主体责任,以民生为导向,统一规划扶持垃圾焚烧项目,追求公共利益、社会利益最大化。”里赞说。

外商投资法:保持对外开放热土的温度
里赞:建议取消焚烧发电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