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2月04日 星期一

功利为下、公益为上的企业营销值得推广

■吴 意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2月04日   第 02 版)

  失散多年的母女通过景区门票上的信息得以团圆,实在是一件拍手称快的好事。

  河南一景区自2018年1月起,将300余名失踪儿童信息印在10万张门票上进行销售。近日,一名被拐10年的女孩看到这一信息后,找到了自己失散的亲人。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发关注,但在一片赞扬声中,也出现了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门票寻亲”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营销手段。

  在江西南昌,流动性极强的共享单车上张挂着寻人启事;在山东青岛,矿泉水瓶身印失踪儿童头像;在雾都重庆,酒瓶包装盒上标注失踪儿童重要信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己的产品作为公益广告的载体,希望通过大海捞针的办法帮助被拐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亲人。不可否认,这些厂商或多或少带有功利目的,此举也许能让产品增加关注度,还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但若从社会公益的角度来看,这些“寻亲信息”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找寻失踪儿童,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非常重要,但信息传递需要一个载体。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微信、微博、中国互联网儿童失踪预警平台、手机APP等“互联网+公益”的模式日渐成熟,照亮了不少迷失孩子回家的路。可是,我国依然还有一些网络覆盖不足的地区,被拐卖的儿童信息难以传播至偏远的山区和农村,如果要扩大搜索范围,这个载体可以是互联网,那为什么不能是一张门票?

  通过实体产品进行传播,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网络传播的漏洞,多一个渠道寻找失踪儿童未尝不可。我们不能因为企业有商业炒作的嫌疑就全盘否定此举的公益价值,要知道,这些带有商业性质的公益行为不仅能帮助更多家庭找回失踪的孩子,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一方面能够提醒家长时刻留意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还告诫了违法犯罪份子切勿铤而走险。

  寻找失踪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参与的人越多,就会有更多孩子得到帮助。很难理解,一些网友仅仅是因为景区门票上印有失踪儿童信息可能影响收藏价值就反对这种做法。作为营销的一种手段,当企业投身公益、回馈社会,让公益性质盖过其营销本质、实现双赢的目的,完全可以达到公益与营销的和谐共生。但企业一定要记住,要多些真诚,少些套路,功利为下,公益为上。

  世界很大,爱心无价。笔者希望所有被拐的孩子们都能早日温暖回家。

环卫工管护共享单车,该谁买单
功利为下、公益为上的企业营销值得推广
温暖回家路
春节以租代买火爆,“租锦还乡”或成潮流?